患者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教育
  • 【阿福讲健康】 聂玲娟:鼻炎治疗“新”方法

    聂玲娟,台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浙江省中医耳鼻咽喉学会委员,台州市耳鼻咽喉学会委员,椒江区中医药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耳鼻咽喉方向。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咽喉科耳鸣耳聋、急慢性中耳炎、嗓音病、急慢性咽炎、喉源性咳嗽、鼾症、急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口腔粘膜病等。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全天、周日全天

    发布时间:2022-07-27
  • 发布时间:2022-07-26
  • 大暑药膳:养胃妙品粥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大暑时节,因为流汗很多,就需要多喝水,平时最好是喝白开水,必要时应适当喝淡盐水,用以维持身体必需。养胃妙品粥夏季气候炎热,容易伤津耗气,更应重视以粥养生。李时珍认为,食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药六书》曰:“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五豆粥材料:黄豆25g,绿豆25g,赤小豆25g,黑豆25g,炒白扁豆25g,紫米50g,大米100g具体做法:把豆子洗净,用清水浸泡至少4小时。泡好的豆子放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熬,1小时之后关火。不要打开盖子,在锅里焖15到20分钟,这样五豆粥就煮好了。功效: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尿;赤小豆消肿利水,解毒排脓;炒白扁豆益气健脾,止泻;黑豆除烦解毒,补血养肾。五豆粥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等功效。西洋参莲子百合粥材料:西洋参10克、莲子(去芯)30克、百合20克、大米、冰糖适量。具体做法:将西洋参、莲子与大米放入锅中加水煮,将熟时加入百合,煮熟即可食用。功效:健脾益气、益肾养心、生津止渴。健脾养胃粥材料:山药50克、莲子20克、赤小豆20克、薏苡仁20克、山楂20克、大米适量。具体做法:取山药、赤小豆、莲子、薏苡仁、山楂加水1000ml,浸泡4个小时;将浸泡好的山楂去核后和其他食材一起倒入锅中大火煮开,改用中火继续熬煮至熟,最后放入冰糖即可。功效:健脾利湿,清热生津。

    发布时间:2022-07-25
  • 【节气养生】大暑: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大暑三候♬..♩~♫.♪~♬..♩..♩~♫.♪~♬..♩..♩~♫.♪~♬..♩..♩~♫.♪~♬..♩♫.♪~♬..♩~♫.♪..♩~♫.♪~♬..♩..♩~♫.♪~♬..♩..♩~♫.♪~♬..♩一候腐草为萤其实,“腐草为萤”说的是营火虫产卵的事。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的草根上产卵,幼虫入工化蛹,次年春天变成虫。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这只是眼中所见的一种假象。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如何养生今年的7月23日,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时节,正值中伏前后。俗话说“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说明大暑高温,对农作物十分有利,但不利于人体健康。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打盹”说的是盛夏人们嗜睡成瘾、食欲下降的状态。这主要是天气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要想除去暑湿,重点在于健脾。中医历来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大暑节气是全年温度最高的时候,对于—些冬季常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风湿痹痛、慢性腹泻等阳虚症,此时如果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养和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暑节气养生要点:请勿贪凉,养护阳气;饮食调理,清暑健脾;冬病夏治,起居有常。

    发布时间:2022-07-25
  • 【中医文化讲堂】许杨宝:中暑了,怎么办?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近来连续的高温天气让人热得喘不过气来各大医院急诊科里中暑的病人也是越来越多中暑轻者乏力不适、发烧重者则危及生命那么在炎炎夏日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市民中暑了呢?中暑后又该怎么去处置呢?如何预防中暑呢?今天的《中医文化讲堂》节目组邀请台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许杨宝来为大家答疑解惑许杨宝主任医师,台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兼职副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中毒与急救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创伤学组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委会委员,浙江省院前急救培训指导老师,浙江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一级培训师。从事急救医学20余年,2010年编著《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并出版发行。擅长急危重症的抢救以及内科常见病的诊疗。坐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上午、周日下午(门诊221全科医学门诊)周一、二、四上午(坐诊急诊内科)

    发布时间:2022-07-23
  • 【急救知识】溺水的现场急救和预防

    炎炎夏日,游泳这项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有些人甚至跑到野外游泳感受大自然的清凉,但随之而来的是溺水死亡事件的不断发生。有一项数据统计:全国每年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当于每天有150多人,实际数字可能更高。数据真的很惊人,现实真的很残酷。也就是说不知道哪一天,溺水就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溺水,更好地掌握溺水的现场急救和预防。一什么是溺水?溺水的后果怎样?溺水就是人被淹没在水中,口鼻淹没在水下,导致呼吸障碍及窒息的状态,再直白一点就是不让人呼吸。溺水最可怕的后果就是死亡,只要4―7分钟!事实上早有研究表明:憋气一般很难超过2分钟!至于电影电视里没有借助任何器材潜水几个小时的,那都是艺术加工。二溺水时怎么自救?1.保持冷静的头脑:禁止双手挣扎呼救!说真的此时很难冷静,但不冷静就没命,必须冷静。2.解除不利因素:学会呼吸,嘴吸鼻呼,头尽量后仰,避免呛水。千万不要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尤其是对不会游泳的人来说,这是致命的错误。会仰泳和踩水往往能救你一命。3.掌握水中抽筋的处理方法:手指抽筋:握拳用力张开,反复直至解脱;手掌抽筋:将抽筋手掌用力压向背侧,做振动;腿部抽筋:剧痛无法游上岸,应保持冷静、控制抽筋部位,漂在水面上呼救。三有人溺水,我们怎么施救?跳入水中去救是否可行?主要是分两步走:第一步从水中救上岸,第二步岸上再进行急救!水中救上岸:并不是要你不管三七二十一扑通一声跳下水,恰恰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提倡岸上优先、工具优先、团队优先、信息优先。岸上优先:就是施救者要在岸上而不是跳入水中;工具优先就是寻找救人的工具;团队优先就是要叫来更多的人一起帮忙;信息优先就是呼叫110、120。但就是没有水中优先的原则,除非你有超强的水中救人的能力。具体怎么做呢?1.立即大声呼喊“救命”,引人注意,共同救援,并拨打“110”、“120”。2.就近寻找救生器材,如救生圈、救生衣、绳索、竹竿、浮板等,抛给溺水者,指导溺水者使用救生器材。如果实在来不及了,比如人已经昏迷、找不到工具、你又具备强大的救生能力,此时别无选择,可以跳下去水中救人。但是也要注意方法:迅速从溺水者后面抓住腋窝或胸肩部,仰泳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因为正面过去的话溺水者绝对把你当做救命稻草,死死的抓住不放,那样就不是救人一命,而是白白的再送上一条命,这样的教训已经有太多太多了!在水中救人的时候如果溺水者已经没有了呼吸,可以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然水中救人的前提是你有这个能力,一般情况都不主张下水救人。四救上岸后怎么施救?分两种情况:1.上岸后还有呼吸的:保持侧卧位,有口腔固体异物的,比如水草淤泥等及时清除;但水不需要刻意去清除,因为水不会堵塞整个气道。同时要密切观察溺水者的情况:意识、呼吸、脉搏(非专业人员可以不摸脉搏),等待120的到来。2.没有意识没有呼吸:应该立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步骤按照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强调先心肺复苏而不是先控水(就是倒水)!以前经常看到,心跳都已经停掉了,背在身上跑了好几公里花了好长时间,结局可想而知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机。古代还有把溺水者放在水牛背上奔跑控水救人的说法,这些都是不对的,心跳呼吸停了就要心肺复苏而不是控水。五溺水如何预防?尤其是学生1.不要私自外出游泳,尤其是单独外出游泳。2.不要在不明水情的状况下跳水和潜水。3.不要在精神、身体不佳和自然条件不好时游泳。4.学会游泳,掌握溺水后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5.不要在水边嬉戏,以免发生危险或失足落水。6.下水前先做伸展运动暖身,并淋浴做好个人卫生后方能下水。7.在水里不宜停留太久,以免过度疲劳,通常半个小时左右即可上岸休息,以恢复体温。8.酒后、过饿、过饱等都不宜下水。9.不要在温差太大(水温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下游泳。10.勿过于激烈运动或远离岸边游泳,以免抽筋造成意外。11.从事水上活动应穿救生衣,以维护自身的安全。12.在深水区不要用充气式浮具玩水(如游泳圈、泳床等),有时会因漏气或脱落而发生溺水。13.在设有救生员值勤的水域活动,听从指导不要超越警戒线。14.不在水井口或家中水缸、澡盆旁嬉水玩耍。15.水底常有易滑溜的石头,在水中行走,应注意安全,避免滑倒。六总结:最简便的防溺水方法:简单概括总结:溺水了,自身要保持冷静,嘴吸鼻呼,尝试踩水或仰泳;岸上的人要呼喊救命,拨110、120,找工具救他,拉上岸后观察溺水者有无呼吸,有则侧卧位,无则心肺复苏,无需控水。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要懂得在岸上救人、上岸后无需控水。

    发布时间:2022-07-18
  • 【太热了,中暑了!】中暑的急救和预防

    近来持续的高温天气,让老百姓直呼热得受不了,各大医院急诊里中暑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中暑轻者仅有乏力不适、发热,重者危及生命。那么在炎炎夏日里如何预防中暑?中暑了又该怎样去处置呢?一、什么是中暑?医学上中暑的定义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下表现为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一是中暑的前提条件是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闷热”;二是身体出现的状况是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丧失过多。正常人体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有赖于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寒冷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炎热时则相反;肌肉颤抖和出汗分别是最重要的产热和散热方式。而一旦外界温度、湿度太高,出汗过多就会引起体内水电解质的丧失,外界温度过高也会导致汗腺功能抑制,热量积聚,严重时体温调节中枢障碍,从而导致中暑。二、中暑的致病因素在一个闷热环境:温度大于32℃、湿度大于60%,通风不良的环境。闷热的环境,热散不出去,所以热量积聚在身体里面,而且长时间或者强体力的劳动又会大量的产热,这样就容易引起中暑。三、老年人为什么特别容易中暑呢?(1)老年人脑功能本来就退化了,反应没那么灵光了,不能及时地调节体温。(2)散热的能力有限,因为老年人皮肤已经老化,散热较差。(3)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血流速度相对缓慢,散热能力下降。(4)很多老年人在服用各种各样的药物,尤其有一种药叫做阿托品,限制出汗,容易引起中暑。(5)老年人居住的条件相对比较差,容易形成闷热的环境。而且有的老年人不舍得开空调甚至连电风扇都舍不得开,省电节约,结果就出现了中暑。所以我们急诊每年碰到的中暑病人以老年人为主,炎炎夏日家有老人的尤其要关注中暑的预防和急救。四、中暑有哪几种呢?(1)先兆中暑:这是最轻的一类,仅仅表现为头昏没力气,体温正常或者略有升高。(2)轻症中暑:比先兆中暑稍微重一点,体温轻度上升,38度左右。(3)重症中暑:又分为三种: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是因为大量的出汗盐分丢失引起肌肉痉挛抽筋;热衰竭是因为大量的出汗、脱水引起休克而危及生命;热射病是重症中暑里面最严重的一种,中枢功能障碍,体温失去控制出现超高热40℃以上、意识障碍、各种器官功能衰竭。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五、中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1)首先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2)迅速降低体温。(3)对症处理。先兆中暑:仅仅需要脱离高温环境就可以了。轻症中暑:除了脱离高温环境,还要物理降温。重症中暑:除了这些还要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具体应该怎么做呢?1.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休息;2.解开衣领、腰带,扇风散热;3.冷水擦身、头部、腋窝处用,水或冰袋敷上去,加快散热;4.刺激人中、合谷穴位;5.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或喝淡盐水;6.严重中暑,经过降温等处理后,一定要拨打120送到医院去;7.如果发生了心脏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总的来讲就是散热降温,拨打120。六、如何预防中暑呢?1、炎炎夏日,能不出去尽量不出去,特别是别到太阳底下长时间停留。如果一定要出去,看这位小姑娘做得很好,穿宽松的衣服,而且是浅色的。因为浅色衣服减少热量的吸收,然后带上遮阳伞,戴上墨镜酷酷的;带上淡盐开水,随时都可以喝,多喝开水可以预防中暑。2、多吃水果、蔬菜和乳制品。3、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4、备一些防暑药,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5、尽量选择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活动,不宜激烈的运动。七、总结其实中暑的处理很简单,两个字“降温”。可以通过环境降温(移到阴凉通风处、空调间等)也可以通过自身降温(冷水擦身,补水,增加散热)严重的中暑拨打120送到医院去!许杨宝主任医师,台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兼职副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中毒与急救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创伤学组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委会委员,浙江省院前急救培训指导老师,浙江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一级培训师。从事急救医学20余年,2010年编著《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并出版发行。擅长急危重症的抢救以及内科常见病的诊疗。坐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上午、周日下午(门诊221全科医学门诊)周一、二、四上午(坐诊急诊内科)

    发布时间:2022-07-18
  • 【中医文化讲堂】王安华:“小蚯蚓”有了新疗法!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有观众跟我们反映说自己下肢经常酸胀乏力会有沉重的感觉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下肢静脉曲张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小蚯蚓”医生说这种情况要进行手术治疗他非常担忧说这个手术治疗后万一影响自己小腿的美观该怎么办?想问一下有没有既能进行手术治疗又不影响小腿美观的方法呢?今天的《中医文化讲堂》节目组邀请台州市中医院普外科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安华来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副主任医师王安华王安华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从事普外科临床18年余,曾在浙二医院普外科进修一年。对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微创手术,如:各种腹股沟疝及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混合痔切除术、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脾肿瘤及脾外伤切除术、腹腔镜下胃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发表论文5篇,参与省市课题4项。专家坐诊:周四全天电话预约:0576-88825601微信预约:老用户直接在本公众号预约

    发布时间:2022-07-16
  •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什么是霍乱?应该如何预防?

    7月10日网上有消息称9日晚武汉大学工学部宿舍疑似发现一例霍乱并且全栋学生都进行了统一肛拭子检测相关话题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网友关注网传武汉大学出现霍乱病例?武昌区卫健委回应7月9日晚,武昌区疾控中心接医院报告,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以呕吐腹泻为主,伴低热,血清学凝集试验为O139阳性。经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复核,该病例的血清学凝集试验为O139阳性,诊断为霍乱,毒力基因阴性。患者经有效诊治,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已消失。武昌区卫生健康局已组织专业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采样检测和跟踪管理,对相关场所进行临时封控管理和消毒处置,目前未发现新增病例。什么是霍乱?1霍乱的起源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之一。自1817年以来,曾经发生过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先后导致数千万人死亡,对部分染疫地区的民众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每年,全球大约有300万~500万人感染霍乱,死亡人数达10~12万。2致病菌霍乱弧菌,是引发霍乱的“幕后黑手”,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能引起流行的有O1型和O139型,都可以分泌霍乱肠毒素,引发各种人体症状。3临床症状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胃酸可消灭食物中的霍乱弧菌,在正常胃酸中他们仅能生存4分钟。但在胃酸降低或摄入大量的霍乱弧菌时,可以通过胃进入肠道。肠道内的环境有利于霍乱弧菌的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导致疾病的发生。患者出现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并含大量弧菌,此为本病典型的特征。疾病最严重时,每小时失水量可高达1升,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而导致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碱血症和低容量性休克及心率不齐和肾衰竭,如未经治疗处理,病人可在12~24小时内死亡,死亡率高达25%~60%,但若及时给病人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死亡率可小于1%感染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排“米泔样便”,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高峰期为夏季,潜伏期多为5天。4霍乱是在人群中如何传播的?患者和带菌者(没有临床表现,但粪便中能检出霍乱弧菌)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引发传播,其次苍蝇媒介和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以导致传播。无论种族、年龄和性别,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容易感染。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尤其是生活在卫生条件和医疗条件较差地区的人群,更是霍乱疾病的高发人群。霍乱不会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也不能通过皮肤直接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简单来说,就是病从口入。但是如果皮肤沾染到霍乱弧菌,不注意卫生,不注意洗手,也有可能导致传染。5治疗措施该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暂且尚无特效药物,只能进行对症处理,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辅以抗菌治疗。剧烈呕吐者暂停进食,待呕吐、腹泻缓解后可给予流质饮食,同时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何预防霍乱?1加强个人防护公民若前往霍乱疫情发生国家或地区,请尽量避免与霍乱确诊病例或疑似有霍乱症状者直接接触,如有不适,请主动申报以便及时医治。2注意饮食安全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用水消毒和食物管理,保护水源,防止污染,改善饮用水供应条件,不吃生冷、腐败或变质食品,不吃生或半熟水产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3提高抗病能力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从事环境卫生、饮食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及水上居民等重点人群应及时进行疫苗预防接种。

    发布时间:2022-07-15
  • 【小暑药膳】三仁排骨汤:清热祛湿,理气健脾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主长夏”,就是说脾的功能与夏天的气候关系密切。小暑节气,天气炎热,骤雨较多,自然界湿气较重;而人体本身由于出汗较多,饮冷较多,所以内湿外湿夹杂。如果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脸上黏腻、头发油腻,甚至出现腹泻等脾病。小暑节气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三仁排骨汤是小暑时节很好的药膳,具有清热祛湿,理气健脾的功效。三仁排骨汤1组成:白扁豆30g薏苡仁30g白豆蔻3g陈皮3g生姜3g排骨500g2做法:1.将白扁豆、薏苡仁、白豆蔻、陈皮先洗净,用冷水浸泡半个小时备用;2.排骨切小块后汆水备用;3.将所有原料放入炖锅中加水2000ml煲1小时,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今年的小暑节气有点特别,为了体现台州市中医院是一所有温度、充满着人文关怀的医院,7月7日(小暑)一大早,医院食堂师傅们就忙开了,准备熬制药膳《三仁排骨汤》。为了让排骨汤入药入味,买菜师傅购置了上好的仔排,中药科更是早早准备好了白扁豆、薏苡仁、白豆蔻、陈皮等药材。手起刀落,排骨切块,洗净药材,冷水浸泡,锅中熬炖。经过1小时的炖煮,一大锅色香味形俱佳,具有清热祛湿,理气健脾的三仁排骨汤出炉了。中午,营养师端着一碗碗美味的三仁排骨汤来到骨伤科病房,免费送给适宜进补的患者。在职工食堂,员工们也品尝到了物美价廉的三仁排骨汤。大家反映说,今年的小暑节特别有味道!

    发布时间:2022-07-11
  • 【中医文化讲堂】谢秀俊、蒋梦霞:趁“热”打“贴“,冬病夏治正当时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现在这天气是越来越热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冬病夏治”有些平素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就想通过“冬病夏治”来治疗哮喘、鼻炎等宝妈宝爸也想为孩子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有些患关节疼痛的病人也想通过这个机会减轻关节疾病的痛症看来“冬病夏治”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冬病夏治”呢?哪些人群适应“冬病夏治”呢?“冬病夏治”又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今天的《中医文化讲堂》节目组邀请台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主治中医师谢秀俊以及治未病科的主治中医师蒋梦霞来给大家答疑解惑▼谢秀俊台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主治中医师。擅长运用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运用针灸、正骨及现代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颈腰腿痛,肩关节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胃肠消化不良,压力性尿失禁,痛经,面瘫,头晕等疾病。中国针灸学会灸养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针灸适宜技术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脐针专业委员会理事,台州市针灸学会理事,台州市中医院热敏灸专科负责人。参与《热敏灸疗法》一书编写,主持市区级科技项目3项,参与市级课题1项,发明专利1项。坐诊时间:每周一、二上午,周五下午和晚上,周六全天坐诊地址:台州市中医院国医馆二楼针灸推拿科蒋梦霞台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治中医师。师承浙江省名中医汤军、李伟林,台州市名中医陈筱琪。擅长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过敏性湿疹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肠预激综合征、脂肪肝,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如咳嗽、消化不良、遗尿、性早熟等,睡眠障碍、疲劳综合征等内科病和亚健康的中医调养等。参与省然课题3项,主持市级课题1项,区级题1项,院级课题1项,已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多篇。坐诊时间:周二、三、四、五、六全天坐诊坐诊地址:台州市中医院景福华堂

    发布时间:2022-07-08
  • 【节气养生】小暑:温风至,养阳最关键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公历7月6日-8日左右,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节气。小暑是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此时,已是初伏前后。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但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温水之中,此时温风徐来亦如酒,也可兴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二候·蟋蟀居宇后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它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待农历九月不入户就要冻死,十月就在床下鸣了。三候·鹰始鸷鹰始鸷是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小暑饮食有原则今年七月七日正值小暑节气,此时天气虽已热,但还未达到最热的程度,所以叫它--小暑。俗语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昼长夜短,相对其他节气而言,此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最宜“春夏养阳”,保护阳气,在衣食住行方面更应注意养生保健。小暑节气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可以概括为“三花三叶三豆三果”。“三花”指金银花、菊花和扁豆花,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适合冲泡;“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白扁豆,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能清热祛湿;“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小暑节气养生要点:1.少动多静,适度开心;2.慎食冷饮,保护肠胃;3.作息规律,饮食清暑。

    发布时间:2022-07-07
  • 【阿福讲健康】 郑嵩:腰痛?小心长短脚

    郑嵩,台州市中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专攻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相关疾病坐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下午、周三晚上,周五上午、周日上午坐诊地点:台州市中医院景福华堂——国医馆针灸推拿科

    发布时间:2022-07-06
  • 【中医文化讲堂】陈永青:二十四节气与中医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二十四节气与中医,与人们的日常饮食起居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人与自然在本质上的相通性,表达了一切人、事、物都应该顺乎自然规律,才能够达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道法自然、崇尚和谐、珍视生命的重要表现,是珍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可以用以防病避灾,养生保健,还能够引导人类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中医文化讲堂》节目组邀请台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执行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陈永青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二十四节气与中医这一个话题共同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中医的魅力▼陈永青,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师承浙江省名中医李伟林、浙江省名中医汤军。现任台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执行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肝病分会和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分会青年委员,台州市医学会肝病、呼吸病分会青年委员,呼吸病介入学组委员、台州市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常委、肿瘤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新苗”计划培养对象,台州市211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才和台州市中医院“青松”人才。专业特长: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睡眠障碍、过敏性疾病、代谢失调、更年期综合征、肿瘤的中医治疗。偏颇体质、亚健康病前状态及中医体质调理等。专家坐诊:周一下午,周四上午(门诊);周四下午、周五上午(国医馆—景福华堂),周五下午(门诊二楼呼吸科,普通号)电话预约:0576-88825601微信预约:老用户直接在本公众号预约

    发布时间:2022-07-02
  • 【中医文化讲堂】王秀蓉:护理有了“护伞”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都说“三分医治,七分护理”,可见护理工作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那么,新颁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还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今天的《中医文化讲堂》节目组邀请台州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王秀蓉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王秀蓉台州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全国中医护理骨干项目首批骨干人才,浙江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台州市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扶持)学科建设项目护理学负责人,台州市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副主委,台州市护理学会第七届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第四届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第二届经络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椒江区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中药学会中医护理传承与创新发展共同体第一届委员。主持市级继教班多次,主持、参与市区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数篇,2017年11月在四川省峨边中医院设立工作室,2018年9月赴新疆阿拉尔医院开展讲座义诊,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及中医护理管理经验。

    发布时间:2022-06-29
  • 【科普知识】阑尾,是废物吗?

    “阑尾”是人体的一处器官,在现代汉语里,是没用和鸡肋的代名词。“阑尾”它生长在哪?“阑尾”生长在人体大肠和小肠交界处。它的第一个作用是保护肠道益生菌维护肠道菌群生态对日常消化很有帮助,第二个作用是保护免疫系统。阑尾炎就是阑尾的炎症,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很多患者有小的粪石阻塞,引起阑尾发炎和感染。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大家对它也并不陌生。但一些大家广为流传的知识并不准确。误区下面是几个常见的误区,排除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了解阑尾炎,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早诊断早治疗。误区一:上腹痛跟阑尾炎无关有人会说,阑尾位于右下腹,那如果是上腹部疼痛怎么会是阑尾炎呢?其实早期急性阑尾炎多出现上腹、脐周疼痛,是因为炎症没有波及阑尾浆膜层,是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定位并不确切。当炎症侵犯到浆膜层、壁层腹膜时,是受体神经支配的,感觉变得敏感,定位也更准确,就会感到右下疼痛。大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些人发病开始就出现右下腹疼痛。同样的道理,那些认为只要右下出现腹痛就是阑尾炎发作,这也是错误的认识,在考虑到阑尾炎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它疾病的可能性。误区二:饭后运动就会导致阑尾炎很多人认为,饭后运动会让食物进入阑尾,引发阑尾炎。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靠谱的。食物在进入胃部到最后消化至少需要6个小时。阑尾位于盲肠末端,饭后半小时运动导致食物掉入阑尾是极少可能发生的。阑尾炎发作的原因多半是因为肠胃消化问题。肠道的消化功能不良才会导致食物积存,长期停留在肠道的食物残渣才会有掉入阑尾的可能性。因此饭后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不会增加阑尾炎的风险,相反可以有助于消化。误区三:阑尾炎必须要割掉阑尾大家一听到阑尾炎要割掉阑尾就很紧张和害怕,其实阑尾炎不一定非要进行手术切除才能够起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是单纯的阑尾炎,病情不是很严重,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比如药物、输液缓解疼痛症状。如果阑尾炎已经出现化脓性感染,或者阑尾炎穿孔,就需要采取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腹腔镜下阑尾手术切除术急性阑尾炎是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阑尾切除术是诊断明确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今微创手术发展迅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全麻后,经脐部入腹腔镜探查,明确阑尾位置和炎症情况,再以腔镜用器械切除阑尾的一种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术后恢复速度快、疼痛控制佳、伤口感染率低的特点,是首选的手术方式。①哪些情况适合做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或穿孔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肥胖的阑尾炎患者;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及小儿急性阑尾炎。②哪些情况不适合做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6个月以上的妊娠妇女;过去有下腹部手术史或伴有严重粘连的患者;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粘连包块形成;合并严重腹膜炎及严重全身感染的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经专科医生治疗调整,全身炎症明显缓解后,才可行手术。③手术时间可行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均应控制在24小时内,单纯性阑尾炎手术可延迟至24小时后,阑尾炎伴穿孔坏疽手术应在24小时内进行。儿童患者应控制在8小时内。④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难度大吗?根据我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对手术的分级,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属于二级手术,即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⑤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有哪些?可能出现腹腔脏器损伤、术后腹腔内出血、腹腔脓肿、粪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⑥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效果怎么样?腹腔镜手术视野开阔、处理彻底,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相对于偏胖患者所行的开腹手术,优势极为明显。注意事项1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不可随便用止痛药。因为止痛后掩盖了病情,容易延误诊断而造成严重后果。2疑似患急性阑尾炎,家庭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3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及技术条件,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即使保守治疗痊愈后也容易再次发作,所以急性阑尾炎在有条件的清况下,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4非手术治疗者,在用药时应彻底。在症状、体征消失后仍应坚持用药,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5阑尾炎病情及体征变化较大,有很多病人表现不典型。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断、治疗。温馨提示很多人认为阑尾炎是小病,不积极治疗,拖严重了再去医院,这种观念要不得!不要等到阑尾感染发炎再来医院做检查哟!

    发布时间: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