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热了,中暑了!】中暑的急救和预防
近来持续的高温天气,让老百姓直呼热得受不了,各大医院急诊里中暑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中暑轻者仅有乏力不适、发热,重者危及生命。那么在炎炎夏日里如何预防中暑?中暑了又该怎样去处置呢?

医学上中暑的定义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下表现为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一是中暑的前提条件是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闷热”;
二是身体出现的状况是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丧失过多。

正常人体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有赖于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寒冷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炎热时则相反;肌肉颤抖和出汗分别是最重要的产热和散热方式。而一旦外界温度、湿度太高,出汗过多就会引起体内水电解质的丧失,外界温度过高也会导致汗腺功能抑制,热量积聚,严重时体温调节中枢障碍,从而导致中暑。
在一个闷热环境:温度大于32℃、湿度大于60% ,通风不良的环境。闷热的环境,热散不出去,所以热量积聚在身体里面,而且长时间或者强体力的劳动又会大量的产热,这样就容易引起中暑。
(1)老年人脑功能本来就退化了,反应没那么灵光了,不能及时地调节体温。
(2)散热的能力有限,因为老年人皮肤已经老化,散热较差。
(3)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血流速度相对缓慢,散热能力下降。
(4)很多老年人在服用各种各样的药物,尤其有一种药叫做阿托品,限制出汗,容易引起中暑。
(5)老年人居住的条件相对比较差,容易形成闷热的环境。而且有的老年人不舍得开空调甚至连电风扇都舍不得开,省电节约,结果就出现了中暑。
所以我们急诊每年碰到的中暑病人以老年人为主,炎炎夏日家有老人的尤其要关注中暑的预防和急救。
(1)先兆中暑:这是最轻的一类,仅仅表现为头昏没力气,体温正常或者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比先兆中暑稍微重一点,体温轻度上升,38度左右。
(3)重症中暑:
又分为三种: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因为大量的出汗盐分丢失引起肌肉痉挛抽筋;
热衰竭是因为大量的出汗、脱水引起休克而危及生命;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里面最严重的一种,中枢功能障碍,体温失去控制出现超高热 40℃以上、意识障碍、各种器官功能衰竭。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
(1)首先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
(2)迅速降低体温。
(3)对症处理。
先兆中暑:仅仅需要脱离高温环境就可以了。
轻症中暑:除了脱离高温环境,还要物理降温。
重症中暑:除了这些还要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 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休息;
2. 解开衣领、腰带,扇风散热;
3. 冷水擦身、头部、腋窝处用,水或冰袋敷上去,加快散热;
4. 刺激人中、合谷穴位;
5. 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或喝淡盐水;
6. 严重中暑,经过降温等处理后,一定要拨打120送到医院去;
7. 如果发生了心脏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总的来讲就是散热降温,拨打120。
1、炎炎夏日,能不出去尽量不出去,特别是别到太阳底下长时间停留。
如果一定要出去,看这位小姑娘做得很好,穿宽松的衣服,而且是浅色的。

因为浅色衣服减少热量的吸收,然后带上遮阳伞,戴上墨镜酷酷的;带上淡盐开水,随时都可以喝,多喝开水可以预防中暑。
2、多吃水果、蔬菜和乳制品。

3、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4、备一些防暑药,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

5、尽量选择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活动,不宜激烈的运动。
其实中暑的处理很简单,两个字“降温”。
可以通过环境降温(移到阴凉通风处、空调间等)
也可以通过自身降温(冷水擦身,补水,增加散热)
严重的中暑拨打120送到医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