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教育

【春捂秋冻】天凉了,还可做“冻美人”吗?

发布时间:2020-11-30 09:00:01本文来源: 台州日报/神经内科 应丹松阅读量: 611375

天凉了,还可做“冻美人”吗?台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医师应丹松给你解答。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眼下,是否还可以做“冻美人”?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台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医师应丹松。

6374233024939923442001845.png


【秋冻可抵御冬日严寒,但要有个度】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谚语,意思是让大家春天不要着急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应丹松说,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效抵御冬日严寒。如果一到秋天就穿上很多衣服,甚至穿上棉衣,则会使身体防寒能力下降,等到了真正寒冷的冬季,容易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所以适当秋冻,有益人体健康。



不过,春捂秋冻要有个度。人的体温要保持摄氏37℃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另一方面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就过了。每年的3月和11月,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与气温变化大、衣着调整不当也有很大关系。秋冻适宜温度,以15℃左右为准。



【既然提倡秋冻,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摄图网_401618942_秋天降温小女孩插画(非企业商用).jpg

应丹松说,首先要了解秋冻的适宜温度。“秋冻并非是一味地不增加厚衣服,一般情况下,当气温不低于15℃,可不着急添加厚衣服,适当穿衣,让身体进行秋冻,以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为宜。”



“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甚至是10℃时,就应结束秋冻了,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会惹病上身,得不偿失。”


变天了,衣服怎么加?也是有讲究的。“秋天到冬天,从下往上加,先重视脚部保暖,然后加秋裤,最后加厚外衣。同样道理,冬天到春天,由上往下脱,先脱上衣,再裤子,注意脚部保暖。”应丹松说。秋冻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


不过,应丹松提醒大家:适当秋冻的确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并不适合所有人,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老人和小孩,尤其是平时抵抗力较差的,这部分人不宜秋冻。一旦气温下降,就应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以免旧病复发。”



【哪些部位不宜秋冻?】


脖子,脖子受凉会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或是导致颈部血管收缩。


肩部,肩部受凉会使上肢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肩部、颈椎酸痛,甚至头晕。


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应、疼痛,有胃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较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要特别重视。


双脚,双脚受凉会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趁虚而入,尤其是对于女性脚部受寒易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提前或延迟经期,严重的还会造成月经不调。



【哪些人群不宜秋冻?】


心脑血管病患者,秋季气温变化大,会造成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还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哮喘支气管炎患者,这群人本身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差,而寒冷天气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造成病情复发或加重。


胃病患者,胃病患者身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老寒腿患者,老寒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受寒时症状会加重,秋季开始时就应注意腿部保暖。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引起感冒,二是因为当他们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体寒女性,尤其是一到冬天就手脚寒冷,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一定要注意腰部、腹部、脚踝等部位的保暖,以免体寒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