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异,中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赴华西医院进修,现任中国神经科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多次参与国家973、国自然课题项目研究,目前主持市课题1项。擅于运用中药结合针灸以及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眩晕、失眠、抑郁、焦虑、偏头痛等疾病。坐诊时间:周一、周三下午,周五、周日上午坐诊地点:门诊二楼楼梯右转康复科预约电话:0576——88825601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冬日来临,很多人总是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现象。冬病夏治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实冬病不仅可以夏治,而且更适合冬治,冬病要冬治,现在调理正当时今天椒江广电中心《中医文化讲堂》为大家邀请到了台州市中医院景福华堂高年资中医护师叶政萍和大家一起聊聊冬病冬治的调理方法本期主题:冬天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怎么办?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有一类病人让医生很头疼他们坚持称自己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甚至头昏、失眠等症状但常规检查却查不出什么问题专家说了这有可能是“双心病”今天,椒江广电中心《中医文化讲堂》为大家邀请到了台州市中医院心内科的副主任中医师池坚做客节目和您一起聊聊“双心病”。本期主题:“心悸、胸痛”是怎么回事?专家说了,可能是“双心病”!池坚,副主任中医师,1999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及风湿病等,在老年病中医调养方面亦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坐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专家),周二下午(普通)预约电话:0576-88825601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最近有朋友反映说以为他们家孩子感冒了可是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得了儿童鼻窦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椒江广电中心《中医文化讲堂》为大家邀请到了台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聂玲娟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聂玲娟,女,台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台州市耳鼻咽喉学会委员,椒江区中医药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耳鼻咽喉方向。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咽喉科耳鸣耳聋、急慢性中耳炎、嗓音病、急慢性咽炎、喉源性咳嗽、鼾症、急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口腔粘膜病等。坐诊时间:每周三全天、周日全天预约电话:88825601
在很多人看来,一望无际的乌兰布和沙漠是个种粮不收、牧羊不活、难以创造效益的“不毛之地”,但在这里有味极具价值的名贵中药材--肉苁蓉。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也是历代补肾壮阳类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补益药物之一。肉苁蓉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结晶性中性物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近年研究还发现,肉苁蓉甙对延缓衰老有显著的效果。中医理论认为,肉苁蓉性温,味甘酸咸,质润多液,入肾、大肠经。因其具有“滋肾壮阳,补益精血”之功能,还被历代王朝列为“贡品”。肉苁蓉主要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等症。常服温补益气,滋润强壮,抗衰老,延年益寿,增强抵抗力,尤宜于阳气不足的老年人。美丽的传说相传,金明昌元年(1190年),成吉思汗的结拜兄弟扎木合因嫉妒其强大,联合其他部落进攻成吉思汗。双方大战,成吉思汗失利,被围困于一片长满梭梭林的山上,饥渴难忍,筋疲力尽。而扎木合当众残忍地将俘虏分70口大锅煮杀,激怒了天神,天神派出神马,跃到成吉思汗面前,仰天长啸,将精血射至梭梭树根上,然后用蹄子创出像神马生殖器一样的植物根块。成吉思汗与将士们吃了根块,神力涌现,冲下沙山,一举击溃了扎木合部落,这为统一蒙古奠定了基础。从此,成吉思汗开创了一个征服欧洲大陆的新时代。肉苁蓉的功效1.肉苁蓉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阳痿、遗尿、腰膝冷痛等症,常配伍菟丝子、熟地黄、五味子等同用。2.肉苁蓉质润滑肠,故能通便。用于老年人体弱血虚、津亏的肠燥便秘,常与柏子仁、胡麻仁、当归等同用。3.肉苁蓉除具有补肾、益精、润燥、润肠的功效外,《本草汇言》还记载:“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男子丹元虚冷而阳道久沉,妇人冲任失调而阴气不治,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神农本草经》亦谓其“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可以治疗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以及腰膝冷痛、血枯便秘等症。肉苁蓉药膳中国有句老话叫“冬令进补,春天打虎”。意思是说,冬天通过调补,到春天不容易得病。肉苁蓉不仅可以温肾壮阳,同时又可益精养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补益类中药材。1、苁蓉羊肉羹肉苁蓉15克切碎在砂锅中,煎至肉苁蓉熟烂后取汁,羊肉150克切碎后放入砂锅中,加药汁及适量水烧开,用文火炖至羊肉熟烂,加葱、姜、盐适量,水淀粉勾芡即成。本款取其温补肾阳之功效,适用于性机能减退、老年体弱、久病体虚之人服用,健康人也可常服。2、苁蓉鸡黑公鸡一只切块,沸水中氽去血水捞出,将鸡块与肉苁蓉30克放在沙锅中,加白酒50克,葱、姜、水适量烧开,用文火炖至鸡肉熟烂,拣去葱、姜、加胡椒粉、盐、味精即成。此款取其温补肾阳之功效,适用于性机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肾炎、神经衰弱、老年体弱等。3、苁蓉煲羊腰羊腰一对去臊筋骨,切片,肉苁蓉30克装入纱布袋,两者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煲汤至熟,拣去纱布袋,加入盐即成。此款取其补肾壮阳之功效,适用于性机能低下、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神经衰弱、腰膝冷痛酸软等肾阳虚症。4、苁蓉酒原料:肉苁蓉200克,锁阳100克,枸杞子100克,淫羊藿50克,好白酒10斤。制作:将前二药洗净浸入酒中密封2周后即可饮用。功效:补肾壮阳。适用人群:治疗肾阳虚的阳痿、宫寒不孕、腰膝酸痛、虚寒带下等患者食用。服用注意事项1、月经期间不要食用肉苁蓉对女性痛经、宫寒、不孕等症都有调理作用,最好是在月经前期食用肉苁蓉,对痛经有缓解作用。在月经期间,实际上是女性体内一些垃圾物质的排放期,不建议食用肉苁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2、阴虚火旺的人不能食用因为阴虚火旺属虚火,多由精亏血少,阴虚不能制阳,虚阳上亢所致。阴虚火旺,较集中于机体的某一部位。如阴虚而引起的牙痛、咽痛、口干唇燥、骨蒸潮热、颧红等,均为虚火上炎所致。3、未满18周岁的人不要食用肉苁蓉的主要功效是补肾壮阳,未成年的朋友身心等各方面都在发育阶段,未完全成熟,这个时候食用肉苁蓉,对身体各方面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肉苁蓉忌金属类物品肉苁蓉是不能用铁器、铜器等泡水、泡酒的,因为这类金属物品会吸收肉苁蓉的营养成分,使肉苁蓉失去它本身的营养价值,所以最好是用玻璃杯来泡食肉苁蓉。更多相关问题,请添加杨药师微信,并备注“中药咨询”
写在前面:耳朵,让我们在色彩缤纷的世界听到了精彩声音,让我们的大脑不断地感受到声音进而感受到完整的世界。也许因为我们寻找刺激让自己耳朵浸润在噪音中忘乎所以,从不曾想过,听不到声音时,他/她那一份落寞的神情、无奈的眼神。我的脑海中总是盘旋着,饱受耳聋折磨的病人期盼的眼神,因耳聋无奈加大的说话声,失去希望后的沉重叹息和落寞的背影。现代医学给他们最后的建议是佩戴“助听器”或者“别无选择”,“接受这样听不到的现实吧”。我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位我门诊的耳聋患者,力所能及帮他治疗,终于……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59岁的患者,失聪四年,经治疗恢复听力的故事。——治未病科主任姜伟强正文本视频来源于一个失聪四年患者恢复听力的自述2016年的一天早上,家在临海的崔阿姨觉得身体不舒服,以为自己感冒了,前往医院挂针。在连续挂针一周后,崔阿姨照常来到输液室,觉得有点饿,让丈夫拿点东西给自己吃,食物有点烫,她想吹一吹,结果嘴角一歪,面瘫了!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才发现,崔阿姨的左耳内长了带状疱疹,引起脑炎,导致了面瘫。随即,崔阿姨立刻住院,11天后病情才逐渐稳定,准备出院。出院的时候崔阿姨的耳朵已经不疼了,但是眩晕感依旧存在,医生嘱咐崔阿姨回家好好休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回家后的第二天,崔阿姨莫名发起了高烧,39度的高温让家人担心不已,只好再次把阿姨带到医院挂针退烧。回家的第三天,崔阿姨的左耳听不到了,伴随而来的还有颅内的各种嗡嗡声,当时崔阿姨只以为是耳朵内被堵住了,医生也建议崔阿姨先在家观察一天。回家的第四天,崔阿姨像往常一样在家看电视,为了验证耳朵是否可以听到,崔阿姨把右耳堵住,只留左耳听声。她试了很久,左耳依然只有一片死寂......那一刻,她感觉天崩地裂。她再一次回到医院治疗耳朵,经检查,医生诊断她是左耳听力丧失。崔阿姨再次住院,她入住了五官科,这一住,又是11天。期间,医生给崔阿姨做了高压氧治疗,但是效果甚微。随后,阿姨的家人带着阿姨到杭州的医院检查,去了三次,最后医生表示阿姨的耳神经损伤了,劝说阿姨放弃治疗,好好保护另一只能听到的耳朵,这无疑是给崔阿姨阿姨的耳朵判了死刑。朋友家人都劝说崔阿姨,既然大医院都让她放弃了,那就不要坚持了,不然花的都是冤枉钱,而且有一个耳朵是可以听到的,就算了吧,阿姨这才彻底放弃。左耳失聪后的崔阿姨,虽然可以靠着另一只耳朵听到声音,但是对她的生活依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颅内的杂音伴随着阿姨的日日夜夜,打电话只能扬声器播放,缺少一只耳朵的听力更是直接导致阿姨没有方向感,无法根据声音找到人。有一次上山摘板栗,崔阿姨和丈夫走散了,在山腰的崔阿姨只能听到丈夫打板栗的声音,但是完全看不到人。于是依着自己的感觉,她一直往山顶走,一路上板栗越来越少,但是一直看不到人。爬到山顶的崔阿姨无奈之下拨通丈夫的电话,才知道他原来在山下面。这样只有一半听力的生活,崔阿姨持续了近四年......直到今年9月,崔阿姨的女儿看到我院公众号推出的:《耳聋四年,针灸后又能听见了!那一刻,他写下这封信》这篇文章后,重燃了希望,立刻催促崔阿姨前来尝试一下。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崔阿姨从临海赶来,于10月6日入住我院,开始接受姜主任的针灸治疗。入院前,姜主任让崔阿姨在耳鼻咽喉科做了个听力检查,发现崔阿姨的左耳是重度耳聋。姜主任根据自己治耳聋的经验,给崔阿姨做了“耳廓感觉棉签检查”,发现针刺前和针刺后,耳廓外的感受器有一些变化。于是为崔阿姨拟定了治疗方案,使用传统中医辨证针刺结合肌筋膜理论推拿治疗。针灸的第四天,奇迹出现了!那天早上,崔阿姨的女儿在厨房烧饭,崔阿姨闲着没事,想试试这么多天的针灸效果,便用手堵住右耳,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左耳居然可以听到声音了,但是当天下午,阿姨的左耳再一次安静。第五天治疗后,阿姨的耳朵再次恢复听力。一直到11月13日,阿姨在我院完成了治疗。目前崔阿姨的听力已经恢复了很多,正常的交流没有问题,方向感基本恢复,打电话也没有这么吃力了,崔阿姨的脸上重新出现了以往的喜悦的笑容。【专家简介】姜伟强,副主任中医师,治未病科(景福华堂)主任,针推科副主任,台州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三门县首届名中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理事、浙江省针灸学会首届青年理事、浙江省针灸学会经络养生分会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文献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委员。擅长传统针刺、灸法、推拿、整脊、揿针、皮内针、埋针、微针刀等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各种急慢性颈肩腰腿痛、肌骨关节运动损伤(关节活动障碍、疼痛)、对针灸疗法优势的内科病(头痛、睡眠障碍、颈源性眩晕、耳鸣耳聋、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胃痛、功能性腹痛、便秘、荨麻疹)儿科(消化不良、功能性腹痛)妇科(产后调理、原发性痛经),并善于呼吸导引调治情志(工作压力过大等引起的身心不适)。曾主持厅、市、县级科研项目各1项。坐诊地点:景福华堂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全天,二、五上午预约方式:台州市中医院公众号,或电话️预约:0576-88819832也可微信扫二维码咨询了解: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很多人早上一起来发现自己的嘴巴歪了,刷牙漱口的时候漏水歪嘴漏水,可以说是非常紧急的状况了今天椒江广电中心《中医文化讲堂》来到台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找郑肖医师寻医问药本期主题:面瘫真的会瘫吗?郑肖,台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副主任中医师,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浙江省针灸学会微针刀分会委员,浙江省科普分会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第一届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联体康复专科联盟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台州市21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人次。擅长针灸推拿等治疗面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落枕,痛经、黄褐斑、痤疮、内分泌紊乱及体质调理等。获第三届全国埋线之星竞技大赛三等奖,有丰富的临床穴位埋线经验,擅长穴位埋线减肥,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等。中医线雕祛皱,面部提升针灸美容等。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1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台州市自然科学学术奖”第三届、第五届三等奖。坐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四、周日上午预约方式:0576—88825601
天凉了,还可做“冻美人”吗?台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医师应丹松给你解答。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眼下,是否还可以做“冻美人”?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台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医师应丹松。【秋冻可抵御冬日严寒,但要有个度】“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谚语,意思是让大家春天不要着急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应丹松说,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效抵御冬日严寒。如果一到秋天就穿上很多衣服,甚至穿上棉衣,则会使身体防寒能力下降,等到了真正寒冷的冬季,容易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所以适当秋冻,有益人体健康。不过,春捂秋冻要有个度。人的体温要保持摄氏37℃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另一方面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就过了。每年的3月和11月,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与气温变化大、衣着调整不当也有很大关系。秋冻适宜温度,以15℃左右为准。【既然提倡秋冻,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应丹松说,首先要了解秋冻的适宜温度。“秋冻并非是一味地不增加厚衣服,一般情况下,当气温不低于15℃,可不着急添加厚衣服,适当穿衣,让身体进行秋冻,以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为宜。”“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甚至是10℃时,就应结束秋冻了,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会惹病上身,得不偿失。”变天了,衣服怎么加?也是有讲究的。“秋天到冬天,从下往上加,先重视脚部保暖,然后加秋裤,最后加厚外衣。同样道理,冬天到春天,由上往下脱,先脱上衣,再裤子,注意脚部保暖。”应丹松说。秋冻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不过,应丹松提醒大家:适当秋冻的确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并不适合所有人,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老人和小孩,尤其是平时抵抗力较差的,这部分人不宜秋冻。一旦气温下降,就应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以免旧病复发。”【哪些部位不宜秋冻?】脖子,脖子受凉会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或是导致颈部血管收缩。肩部,肩部受凉会使上肢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肩部、颈椎酸痛,甚至头晕。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应、疼痛,有胃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较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要特别重视。双脚,双脚受凉会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趁虚而入,尤其是对于女性脚部受寒易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提前或延迟经期,严重的还会造成月经不调。【哪些人群不宜秋冻?】心脑血管病患者,秋季气温变化大,会造成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还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哮喘支气管炎患者,这群人本身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差,而寒冷天气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造成病情复发或加重。胃病患者,胃病患者身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老寒腿患者,老寒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受寒时症状会加重,秋季开始时就应注意腿部保暖。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引起感冒,二是因为当他们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体寒女性,尤其是一到冬天就手脚寒冷,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一定要注意腰部、腹部、脚踝等部位的保暖,以免体寒加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是种以胸闷、心痛,其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心脏疾病。生活起居1.居住环境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冬季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洗澡不超过30分钟。2.起居有常,保证休息和睡眠;宜早睡早起,养成午睡半小时的习惯;按时就寝,睡前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养成上床前用温水泡脚的习惯,并按摩双足心,解除疲乏。3.可做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不同,必要时需要在监测下进行;运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无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心搏增快等情况,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就诊。4.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勿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绞痛等并发症。5.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6.戒烟、酒。饮食调护1.宜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2~3g;少吃油腻食物,特别要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少食多餐,以每日4~5餐为宜;避免饱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2.药物治疗期间,宜进食高纤维膳食及新鲜水果、蔬菜,如芹菜、香蕉、萝卜、香菜、橘子等。用药护理服用硝酸甘油时应舌下含服,服用后应卧床休息至少30分钟,起身动作宜慢,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情志调护1.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2.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自我排解不良情绪,如心情郁怒时,要转移一下注意力来松弛自己的情绪。康复小贴士食疗方一醋泡花生:用醋泡花生米1周。每日早、晚各服数粒。有降压、降脂之功效。食疗方一荷叶粥:荷叶1张,煎汤,再加糯米100g,煮粥。早、晚服用。有利于气血运行。
膏方的历史十分悠久,起于汉唐,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唐代孙思邈《千金方》都有记载。近代膏方国内外享誉盛名,尤其在上海、江浙一带广泛使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据中医理论,冬季是四季中进补最佳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首选。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之说,膏方调补成为不少市民这一时节的养生之法,有心人早已开始着手准备。一、什么是膏方膏方又称膏剂,属于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传统剂型之一,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膏方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水煎煮浓缩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处方中药物尽可能选用道地药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二、膏方的分类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将膏方分为清膏和蜜膏,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收膏时加入蜂蜜称为蜜膏(又称"膏滋"),后者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有慢性病者。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动物药,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素膏由中草药组成,不易发霉,四季均可服用;荤膏中则含有动物胶(药),多属温补之剂,一般冬季服用。三、膏方的特点1、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两大特点一些春夏易发之病,如哮喘等,如果能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就不易发作,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有道是"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冬天气温低,热量耗散多,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其他季节强,生理机能的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可以更多地转化为自身物质。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补养,可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2、"阴平阳秘,以衡为补",完全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阴阳脏腑气血为依据,阴阳脏腑气血平衡则能健康无恙,延年益寿,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邪有阴邪、阳邪,人体正气也有阴阳之气,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的结果。因此,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四、膏方的组成1、中药饮片:一般需辨证施治,根据个人情况而不同,一人一方。2、细料药即指贵重药材,使用时要注意煎、炖、研粉等方法的选择。参茸、虫草可炖汁后冲入膏方,也可研粉拌入膏剂。动物贵细药:羚羊角、鹿茸、海龙、海马、珍珠、紫河车、蛤蚧、熊胆等。植物贵细药:西红花、三七、冬虫夏草、人参、红参、西洋参等。3、药食两用的补益药:黑芝麻、核桃仁、桂圆等。4、胶类药,一方面供制作过程中收膏成型用,另一方面具有滋补作用,如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肺,鹿角胶可温肾助阳、生精补髓、活血散结等。5、糖类:有蜂蜜、白糖、红糖、冰糖、饴糖、甜菊糖、木糖醇等,起矫味补益作用。对阳虚气虚者用红糖,阴虚者用冰糖,糖尿病、心血管病者宜用木糖醇。蜂蜜有滋润、补中、解毒、防腐的作用。6、其他辅料:常用黄酒浸泡荤胶。黄酒味甘辛,大热,具有活血通络,散寒,矫味去腥功效。五、膏方的制膏方法1、浸泡:将辨证选配好的中药饮片倒入锅中,用清水适量淹没,浸泡1小时以上或一夜即可煎煮。煎煮时最好是用铜锅、砂锅,现大多使用搪瓷锅、不锈钢锅,铁锅和铝锅不宜选用。2、煎药:将浸过的中药饮片再加清水适量,水面高出药面1/3即可,煎煮约3~4小时左右,滤出药汁。再加清水适量,水面略高出药面,煎煮约2小时,滤出药汁,如此再煎第三煎,去渣取汁,并挤出药汁。将三次的煎液合并,滤除杂质,得到清液。有些贵重药品,如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等应另煎;一些质地沉重药品,如牡蛎、龙骨、龟版等,应先煎后再加入其它药品同煎。3、浓缩:将清液放入锅中,文火煎煮浓缩。煎煮时注意随时撇除浮沫,并不断搅动药液,防止变焦煮糊,煎煮约1小时,成为浓缩液。此时再兑入细料药,如人参煎液等,继续加热浓缩为稠膏即得。浓缩时特别要注意调整火力,不能太旺,否则渐稠厚的药液就容易溢出,影响药效。4、收膏:在保持煮沸状态下,在浓缩膏内缓缓倒入溶化的动物胶类汁液(胶类可打成粉末)和炼制好的糖浆、蜂蜜等,并不断地搅拌,控制好火力,以免溢锅或烧焦。这时浓缩液逐渐变稠,各种药料在膏内的分布也逐渐均匀。即将成膏时兑入黑芝麻、核桃仁、人参粉、虫草粉等细料药,边加边搅均匀,搅至药液黏稠,用筷子插入取出时药液挂在筷上不易滴下,或滴水成珠时,说明膏已成。5、盛装:将煎好的膏方要趁热装入容器中,如搪瓷锅、瓷瓶等,这些容器要事先清洗干净、烘干消毒后再使用,以防日后膏方发霉变质。装好膏方后,要在20℃以下的温度里等膏充分晾凉收贮,若在尚未晾透时盖盖,则易发霉变质。六、膏方的服法和忌口1、服用方法:每日清晨取一汤匙冲开水空腹服用,最好马上服用少许热粥或热泡饭。也可根据病情需要,用黄酒冲服。如方中滋腻药或配料中胶类剂量较大时,则膏滋非常黏稠,难以冲开,这时可隔水蒸化后服用。膏方服用剂量要根据病情或患者的身体情况及药物性质决定,与患者消化功能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服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成人每日先服一汤匙,如果消化功能正常,1周后改为1天服两次,即早晨起床后与晚上睡前1小时各空腹服用1次。服用膏方时还需要配合饮食调理,并做到劳逸结合、适度运动,这样才能使膏方的作用发挥至最佳。膏滋药应存放在阴凉处,如冰箱中。当每天取用膏滋药时,不要每次换一只汤匙去掏,以免将水分带进罐里,促使发霉变质,应该放一只固定的汤匙在罐里。2、服用忌口:服膏方期间应忌烟酒,不宜喝咖啡、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忌生冷滑腻之品,少食海鲜;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应忌食生萝卜,因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如含何首乌的膏方要忌猪血、羊血及铁剂;膏方不能与牛奶同服。膏方不宜用茶水冲饮,因茶叶能解药性而影响疗效。如患者属阳虚又寒者,应忌食生冷饮食;如属阴虚火旺者,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为哮喘患者,宜忌食虾蟹腥味等。服用膏方期间,若遇到感冒发热、咳嗽痰多、急性腹痛、抑郁头痛、胃肠紊乱等情况时,应暂停服用膏方,待治愈后再服用,以免“闭门留寇”。我院开膏就诊时间:每周六上午08:00—12:00地点:台州市名中医馆-景福华堂(台州市中医院东沿街门面)预约方式:台州市中医院公众号预约(按出诊专家名字预约)预约咨询电话:0576-88819832(更多相关问题,请添加杨药师微信,并备注“中药咨询”)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为什么会突发冠心病?突发后该怎么办?今天,椒江广电中心《中医文化讲堂》为大家邀请到了台州市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汤泽生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本期主题:当心冠心病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2003年毕业于安徽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在省级医院进修心血管介入一年余。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常见病的内科诊治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坐诊时间:周四、周日上午(专家),周日下午(普通)预约方式:0576—88825601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不知道大家在生活当中,有没有碰到这样的事,明明平时没有做什么事情,但突然心脏会咯噔一下,是不是心脏不好?是不是得了心脏病?心脏为什么突然会莫名其妙咯噔一下呢?今天,椒江广电中心《中医文化讲堂》为大家邀请到了台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金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本期主题:心脏突然咯噔一下是得了心脏病吗?王金花,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台州市内科学分会委员。1996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撰写并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擅长: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在老年病方面亦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坐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专家),周五下午(专家)预约方式:0576—88825601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这几天,很多单位的员工以及退休的职工都在进行体检,有些人拿到体检报告单一看,得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椒江广电中心《中医文化讲堂》为大家邀请到了台州市中医院消化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喻春红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本期主题: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喻春红,消化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18年,曾于浙一医院进修1年。擅长:擅长慢性肝病、肝硬化、肝脏肿瘤、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诊治,对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浙江省结核病分会青年委员、台州市感染病分会委员。发表论文4篇,主持并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坐诊时间:周五上午、周日上午专家门诊预约方式:0576—88825601
每周日18:45台州三套准时播出手机客户端可点击《无限台州》app椒江频道《中医文化讲堂》专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蟹肥膏腴,让人大饱口福,但很多朋友反映说,在吃了蟹膏以后,经常会出现胃胀,实在不舒服的时候,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得了萎缩性胃炎,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为大家邀请到了台州市中医院消化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才党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本期主题:得了萎缩性胃炎怎么办?王才党,消化肿瘤科,主任中医师,主任中医师,消化肿瘤科主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血液分会委员,台州市消化学会委员,椒江区肝病学组副组长。1992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名中医继承人。擅长:擅长消化系统疾病、肝病、恶性肿瘤、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及早期发现恶性肿瘤、亚健康调理。坐诊时间:周二、周四、周六上午(专家),周四下午(普通)预约方式:0576—88825601
石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之物,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除了味道和寓意双美之外,石榴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石榴性温,味甘、酸,具有涩肠、止咳、止血的作用。国外科学家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服用石榴汁可降低血压,还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石榴中含有的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和植物雌激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有助于保持血脂平衡和血流顺畅,保护心血管系统。石榴不光可以吃它的籽儿,外表丑丑的石榴皮也是一味中药,有着非常高的价值。药理研究表明,果皮含鞣质、树脂、甘露醇、树胶、没食子酸及苹果酸等。石榴皮:【来源】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L.的干燥果皮。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晒干。【性味与归经】酸、涩,温。归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炮制成品】石榴皮、炒石榴皮、石榴皮炭。石榴皮的作用第一,石榴皮是治疗腹泻的法宝中医认为石榴皮酸涩收敛,能涩肠道,止泄痢,为久泻久痢之常用药物。据《本草纲目》记载,石榴皮可治疗“泄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治疗脾虚腹泻时,一般用晒干的石榴皮15~30克,最好略微炒黄,煎服,待温时加入红糖,每天服2次。第二,石榴皮炒炭能止血,可以用来治疗便血石榴皮用来止血,多炒炭用,便血者可取石榴皮适量,炒干研末,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开水送服。或取石榴皮煅炭存性,研细末加红糖适量调匀,每次服9克,开水冲服,每日服3次。第三,能杀灭或抑制多种细菌石榴皮与罂粟壳一样都属于中药“收涩药”的范畴,石榴皮的果皮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史氏及福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均有杀灭作用;对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结核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皮癣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第四,石榴皮可治疗虫积腹痛《本草拾遗》记载,石榴皮“主蛔虫,煎服”。石榴皮有杀虫的作用,可治疗蛔虫、蛲虫、绦虫等虫积腹痛。治疗蛔虫所致的腹痛,可取石榴皮20~3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左右,滤去渣,加芒硝3~6克,一天服一次;连服二至三次。服药十小时后,粪便内就可看到有蛔虫排出。第五,治烫火伤石榴皮研末,加冰片、麻油调匀外敷。第六,治疗湿疹有学者采用石榴皮配制湿痒膏:其配制方法,采用黄柏、石榴皮、苦参等经高温密闭微循环,浓煎而成湿痒液,再以珍珠粉加白及等经破壁程序,精研细粉,与湿痒液混合拌匀配制而成湿痒膏,具有良效。第七,治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第八,治牛皮癣石榴皮(炒炭),研细末1份,麻油2份,调成糊状。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2次。第九,治冻疮久烂不愈石榴皮、冬瓜皮、甘蔗皮三味,烧灰存性,研末敷。食疗方石榴皮荠菜粥组方:石榴皮(干品)15克,鲜荠菜50克,大米100克,蜂蜜30克。功效:治疗慢性腹泻。做法:将石榴皮用干净纱布包好;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石榴皮袋、大米,煮粥,八成熟时加入鲜荠菜末,再煮至粥熟,拣出石榴皮袋,调入蜂蜜即成。每日2次,连服3~5天。石榴皮茶组方:石榴皮5克,蜂蜜若干。功效: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做法:将石榴皮5克放入杯中,开水冲泡后盖盖。待水温降至40度左右放入适量蜂蜜搅拌即可。石榴皮的禁忌1、石榴皮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2、石榴皮不宜与海鲜同食,因为石榴皮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会与钙元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发生反应,容易导致身体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3、便秘者不宜将石榴皮煮水使用,因为石榴皮具有收敛肠胃的功效。4、糖尿病患者不宜将石榴皮煮水食用,因为石榴皮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最后提醒大家的是,挑选石榴时选择外形饱满、没有黑斑的,石榴皮通常有黄色和红色的,黄色的会偏甜一点,红色的会偏酸一点,酸甜主要是口感,对其功效影响不是太大。(更多相关问题,请添加杨药师微信,并备注“中药咨询”)
秋风起每年的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在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历史。从上古神农尝遍百草,到中国最早典籍之一《黄帝内经》问世,再到明代李时珍以身试药,医圣张仲景著书《伤寒杂病论》……一位位载入史册的中医大家、一部部引经据典的中医著作,我们或许不曾忘记,但关于传统医药,你又了解多少呢?本期我们带大家走进传统医药,谈谈中医与饮食调理、保健养生的关系。秋风起,天气凉,转眼间又到了秋冬进补的好时节。随着药膳、食疗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个季节吃什么最滋补,怎么吃最养生,成了不少人关心的重点。本期,就让我们走进传统中医,一起聊聊药膳、食疗那些事儿。01【药膳、食疗不可混谈】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食疗又称饮食疗法,是一种利用食物特性调节膳食营养成分,治疗疾病的方法。相比食疗的温性,药膳则是一种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为目的,含药物成分的膳食。我们常说的“药食同源”,意为“药既可以入食,食又可以为药”。不过,如今却有不少人把食疗和药膳混为一谈,给身体造成非常严重的副作用,最终适得其反。那么,食疗和药膳究竟有何不同?盲目食用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台州市中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金燕红介绍,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食疗是一种系统的治疗理念,而药膳则是食疗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前者取之于食物,利用其本身的药效从而达到保健目的。而后者的特点,则是将药物治疗和饮食营养治疗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打个比方,生活中常见的红枣、山药、龙眼肉等食材,如果用作食物,利用的是它们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只要体质和节气符合就可以为人体提供营养。但如果用来治病,它们就成了药物,有其附加的药用价值,所以必须有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用量,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的。”金燕红介绍,如人参、阿胶、冬虫夏草等一些药材,药用价值很高,可治病也可强身防病,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如果食用不当反而会带来副作用,给人体带来损害。“很多人都有自制药酒保健的习惯,但因为混淆药材名称或过量饮用药酒,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比如民间常把土三七误作三七泡酒,长期大量服用后,最终可能导致肝损伤。”金燕红表示,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和中药药材,它们既可以是治病的“良药”,也可以是伤人的“毒药”,只有合理利用才能起到保健身心的功效。02【进补药膳也有讲究】大多数人都知道,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重在“养“与”防”。眼下已经正式入秋,气温逐渐走低,市面上各种所谓的滋补药膳汤锅,也陆续粉墨登场。那么,它们真的有清血补气、强身健体的功效吗?“我身边就出现过这样的患者,认为自己肾虚体弱,各种进补,天天鸡鸭鱼肉,后来到医院检查,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好了。”对此,金燕红表示,目前餐饮市场的药膳汤锅良莠不齐,如果不能很好地区分辨别它们,那么这些看似滋补的药膳,不但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隐患。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当成老少皆宜的进补“法宝”,那么,这药膳到底该怎么吃呢?在金燕红看来,药膳不是一般的中药方剂,它强调中药与食物的合理搭配,这也是药膳“补气”的精髓所在。“科学食用药膳,要求我们在进补药膳前先了解自己的体质。”金燕红表示,由于各人的年龄、体质不同,用药膳时也会有所差异,故而药膳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打个比方,秋季我们主要防燥,因为秋燥之气对肺的伤害最大,也会给大肠带来不利的影响,最常导致的就是便秘等现象。”金燕红介绍,“因此秋季宜规律作息,平常除了多喝水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石榴、柚子、芝麻和鸭肉等,可以自己在家做一些药膳如杏仁百合梨粥、石斛鲜汁饮、麦冬百合石斛煲脊骨汤、南北杏苹果瘦肉汤等滋养身体。”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何选择合适的药膳类型,也有不同的讲究。“少年儿童食用药膳时应少温补、多样化,尤其应注意呵护脾胃,以补后天之本;中青年则可以选用补肾、健脾、疏肝等功效的食物,起到健肤、抗疲劳、抗早衰、活血补肾的作用;而老年人的补养不同于年轻人,应以清淡、软烂、易消化吸收为主,可适当多服具有健脾开胃、补肾填精、益气养血的药粥、药汤等。”此外,金燕红还表示,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存在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身体素质亦有不同。因此,在选择药膳原料时,也该是同样的道理。03【比起药膳,更应关注食疗】我们都知道,科学用膳是补气养精、未病先防的基础。在原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规定了80多种药食同源的物品,以及110多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如茯苓、薏苡仁、紫苏、枸杞子、蜂蜜、山药、山楂、百合、大枣、黑枣、桂圆、生姜等。金燕红表示,这些食材理论上都可以入菜,做成薏苡仁粥、山楂肉干、山药排骨汤和茯苓饼等。“像我们平常食用的药膳,比如家里煮的老鸭煲,加了虫草之后适用于久病体弱,肾虚腰膝酸软乏力、肺虚咳喘等症状的人群;加了荔枝、瘦肉之后适合虚弱贫血、食欲不振者;而加了陈皮、山药后,则更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人群。”不过,在金燕红看来,相较于药膳而言,大家平常应该更加关注食疗,通过日常多样化的平衡饮食,达到每天所需营养素的量,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黄帝内经》中有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理念,指的是一些代谢性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等与饮食间的密切关系。金燕红认为,日常我们所吃的食物,在身体出现疾病症状时往往也起到治疗作用。如痛风急性期严格控制嘌呤的摄入辅助治疗、缓解期适当控制嘌呤的摄入避免痛风的发作;糖尿病人需控制总能量、避免纯糖类食物的摄入、维持血糖稳定等;营养缺乏性疾病如夜盲症患者可以多吃猪肝、胡萝卜等食物;脚气病患者可以多吃糙米、瘦肉等食物;坏血病患者可以多吃绿色蔬菜、水果等食物;而缺铁性贫血患者则可以多吃红肉、猪血等食物,通过合理调理饮食,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预防未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