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药师有话说】清明药膳:健脾利湿,养肝补血
清明药膳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民间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在饮食调养上,清明时节可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和药材,如山药、白扁豆、糯米、薏苡仁以及党参、黄芪等;也可适当多吃些补肝、补血的食物,如枸杞子、黑芝麻、花生、红枣等;还应该注意食用一些疏肝、清肝、润肺的食物,如玫瑰花、佛手、金橘、荸荠、菊花等。但清明时节不宜多食辛热、过于生发的食物,羊肉、狗肉要少吃,白酒也不宜多饮。向大家推荐几款清明时节的药膳:
杞菊猪肝汤
材料:枸杞子20克,白菊花8克,玫瑰花3克,红枣30克,猪肝(或羊肝)500克。生姜、葱、精盐、黄酒、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1. 猪肝或羊肝洗净,切大块,用沸水焯去血污;
2. 生姜、葱洗净,生姜切片、葱切段;
3. 各味配料洗净,将枸杞子、红枣装入纱布袋,扎紧袋口,菊花、玫瑰另放备用;
4.将焯过的肝块与配料袋以及适量的生姜片、葱段、黄酒、清汤2000毫升放入炖锅内,如常法用小火炖1小时;将熟时放入菊花、玫瑰花,再煮10分钟,捞出配料袋,弃除姜、葱,加精盐、胡椒粉调味,猪肝稍凉切薄片,即可上桌。佐餐食用,食肉喝汤。
功效:滋补肝肾,补血益精,清肝明目。适应于春夏季节,由于肝肾精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眩晕的调养,如阴虚体质或高血压患者眼花头昏、头痛目涩、面色萎黄、腰膝酸软,或看电视、使用手机、上网过久视力疲劳、眼睛干涩等。
补气安神汤
材料:西洋参5克,薏苡仁30克,鲜山药100克,莲子30粒,乌鸡半只。生姜、精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1. 西洋参洗净,莲子、薏苡仁泡软,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清水泡去黏液,生姜洗净,切大片;
2. 乌鸡清洗干净,切成大块,开水焯去血沫;
3.乌鸡放入炖碗,加入西洋参片、莲子、薏苡仁、山药、生姜片和清水,隔水炖两个小时,加入精盐、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祛湿。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湿邪阻滞所致“春困证”,如神疲嗜睡、身倦肢困、食欲不振、大便稀软、排解不畅等不适的调治。
黄芪红枣猪肘煲
材料:猪肘500克,黄芪、红枣、黑木耳各30克,冰糖60克
做法:
1.猪肘刮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沸,5分钟后捞出,放入清水中洗净,剁成小块备用;
2.红枣、黄芪分别洗净后,放入碗中浸泡6小时;黑木耳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小时;
3.将猪肘、黑木耳一同放入砂锅中,黄芪、红枣连同浸泡的水一并倒入,再向砂锅中注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煮,2小时后,去黄芪,下冰糖,继续煮10分钟,即可起锅。
功效:补气健脾,滋养补益。
茯苓枸杞糯米粥
材料:茯苓10克,大枣5~6枚,枸杞子10克,小米25克,糯米50克。
做法:把茯苓洗干净加入适量清水泡20分钟,茯苓连同浸泡的清水与枸杞子,大枣、小米、糯米一起放进砂锅内熬煮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养胃养神。
桑叶菊花茶
材料:桑叶、黄菊花、薄荷、生甘草各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各物洗净,放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用,随喝随添水,至味淡为止。根据需要,可加入适量冰糖。
功效:辛凉解表,在上清解,在下清利。适用于清明前后伤风受热或春夏季节风热感冒,所致发热恶风,出汗不多,咽痛咳嗽,头痛较甚,眼目红赤,或小便短赤涩痛等病证的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