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我的皮肤为何越搔越痒?

发布时间:2025-02-08 11:30:05本文来源: 阅读量: 29926

近一阶段,台州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来了许多皮肤瘙痒症患者,干燥起皮,瘙痒难忍,重者遍布抓痕血印,局部肥厚苔藓化,越搔越痒,虽说不是什么大病,同样让人痛苦不堪。今年冬天比往年降温急骤,风大少雨,天气干燥,皮肤裸露在外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患者反映今年发病较往年最甚,皮肤呈现这样的形态。

6387547536455849222001155.png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科普一下皮脂膜及其作用。皮脂膜是由皮脂腺里分泌出来的油脂、角质细胞产生的脂质、汗腺里分泌出来的汗液和脱落的角质细胞经过低温乳化,在皮肤表面而形成的一层保护膜。皮脂膜作用:作为皮肤第一道屏障,具有保护机体不受外邪侵入及滋润皮肤作用。皮脂腺在人体上分布很不均匀,头皮上、脸上分布的较多,所以爱出。而手、脚就不大爱出,特别是手掌和脚跟,几乎没有皮脂腺。天气越暖,它分泌的油脂较多;进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皮脂腺的分泌也就随之减少,尤其是手与脚经常露在外面,散热快,再加上冬季常有冷空气侵袭,手与脚的热量和油脂很快挥发掉了。因此一到冬天人们总觉得手上和脚上干巴巴的不舒服,甚至出现皲裂、流血。

皮肤屏障遭受损害,外来的微生物及致病因子更容易侵入到皮下,日久反复皮肤损害后易攞患皮肤瘙痒症。

何为皮肤瘙痒症皮肤瘙痒症(Pruritus)是一种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外科证治全书·痒风》记载遍身瘙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表现为皮肤阵发性瘙痒,痒无定处或局限于身体某些部位,以阴部、肛门周围、头皮、小腿较为常见。易反复发作。有发于秋末冬季,因寒冷干燥诱发;亦有发于夏季,因潮湿多汗诱发。

尤其老年皮肤瘙痒症,具有复发率高、病程长、病情顽固、病情迁延不愈等特点,且瘙痒发作时患者经抓挠可继发皮肤苔藓化等症状,诱发感染甚至引发其它原发性疾病,增加治疗难度,较易出现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据统计50%以上的老年人会或多或少的为此问题困恼。

6387547536410536725073149.png

如何治疗皮肤瘙痒症寻找病因,对症治疗,是治疗本病关键。注意寻找诱发本病的因素,如摄入食物、饮酒、工作性质、起居环境、接触物品、所穿衣物、生活习惯、情绪等,通常避开致病因素为减轻发病第一步。及时就医。瘙痒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一些抗组胺药,外用各种止痒的霜剂和软膏,可以同时涂擦润肤霜。瘙痒较剧者可适当选用糖皮质激素(不适宜长期使用)。维生素CE等可作为辅助用药。如瘙痒时久或反复出现者,可考虑使用镇静药物。如果皮肤瘙痒特别明显、持续时间长或反复发作瘙痒,与季节没有明显的关系,皮肤上也没有任何皮疹,则可能是其它疾患的信号,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早作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皮肤瘙痒症的预防减少对皮肤刺激:忌热水烫熨,避免酒精、牙膏等强刺激物外涂。避免搔抓:由于瘙痒严重时经常不自觉地剧烈搔抓,容易使局部皮肤增厚,形成越抓越痒,越痒越抓,越抓越厚的恶性循环,因此患者要尽量避免搔抓。避免过度洗涤。易攞患瘙痒症人群秋冬季应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要用中性肥皂,避免过度搓洗皮肤;老年人洗澡水温度不宜过高,无大量出汗情况下35天一次,水温一般为3538℃为宜;桑拿浴和冷水浴对老人不太适宜;洗涤时间不宜过久,不宜过勤;不宜用碱性强的肥皂,最好选用不含碱的多脂皂,冬季不建议使用硫磺皂清洗。做好保湿。每次洗澡后及时涂擦润肤露或霜,使皮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冬季特别重要,部分干性皮肤患者需多次涂抹保湿剂。长时间开放空调,建议室内放置加湿器。保湿剂选用根据个人适应度而异,通常为温和少添加剂型,可选用医用保湿剂。精神放松。生活力求有规律,精神放松,切忌恼怒烦躁,情绪的不稳定会诱发或加重瘙痒。衣物宽松。内衣以棉织品为好,穿着要宽松舒适,避免摩擦,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温差过大、被褥过暖。忌食辛辣。饮食方面要清淡平和,忌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鱼虾等发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皮肤瘙痒症的中医饮食调理任何一种食物的性能,如同药物性能,都具有寒、热、温、凉的四气,辛、甘、酸、苦、咸的五味,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势及五脏六腑的归经等。

辛开、酸收、甘缓、苦降、咸软。寒凉食物多有清热、泻火、滋阴、凉血、解毒的作用,用于热证、阳证;温热的食物多有散寒、温经、活血、通络等作用,适用于寒证、阴证。

食物调理根据人体的阴阳偏胜偏衰,针对性的调补,以调整脏腑功能平衡。

饮食上也需辨证分型:血虚风燥型。多数老年性瘙痒属于此证,病程久,皮肤干燥,搔抓后有少量脱屑,可见抓痕、结痂。治疗重点在养血平肝,祛风止痒。

常用食物如龙眼肉有补心安神、养血益脾功效;胡萝卜,性平,味甘,养血明目,健脾消食,补气生血,行气化滞;黑木耳性平,味甘,有凉血止血功效,被誉为素中之王;黑芝麻,性平,味甘,具有,补益气血、润燥滑肠功效,能补精髓、润五脏、明耳目等等。山药,生用具补阴作用。

风热血热型。多发于夏季,冬季也可出现。通常瘙痒剧烈,遇热加重,可见遍布抓痕、血痂,或伴有心烦、口干口渴。

治则:凉血清热,祛风止痒。可参考食材白梨生食清热止渴,熟食滋阴润燥;鸭蛋滋阴清热;卷心菜清热散结;甘蔗滋阴润燥、和胃止呕;菊花茶生藕消斑凉血;熟藕健脾益气等

湿热内蕴型。瘙痒缠绵,搔抓后可滋流黄水,继发感染,有呈现湿疹样改变,时有自觉口苦,腹胀,胃口查,小便黄赤,大便粘腻。治则为清热利湿。

食疗:薏米性凉,味甘、淡,味甘、微寒,健脾、补肺、清热、利湿功效;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功效;木瓜,性温,味酸,能平肝舒筋,和胃祛湿。

6387547536383974225386947.jpg

叶谦益,台州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主治中医师,中医外科学硕士。台州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委青年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湿疹皮炎学组成员。

擅长:湿疹皮炎、脱发、痤疮、色素斑等皮肤性病。

坐诊时间:周三,周天全天

坐诊地点:皮肤性病科门诊(门诊楼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