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饮食不慎,当心胃结石“找上门”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阖家团圆的温馨与欢乐,美食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灵魂”所在。然而,在尽享美食的同时,有一种疾病却悄然成为高发态势,那就是胃结石。台州市中医院春节门诊期间,有腹胀、恶性呕吐不适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问诊后发现主要是进食了山楂、柿子、柿饼、黑枣等食物,完善胃镜发现胃里长了“石头”。
案例介绍:近期我院消化肿瘤科门诊接诊一位徐阿婆,因“腹痛伴恶性呕吐3天”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平时血糖控制欠佳。徐阿婆3天前空腹进食2个柿子后出现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在外院胃镜提示胃潴留,上腹部CT提示:“胃内容物多”,遂住院治疗。入院后喻春红主任详细询问病史后获悉患者出现不适前曾服用2个柿子,结合病史考虑“胃石症”可能,隔日再次予行胃镜探查,胃底见一颗3.0*5.0cm大小胃石,质地坚硬,予内镜下圈套器部分切割碎石,嘱患者服用无糖可乐和碳酸氢钠片后,选取左侧卧位,使胃石头充分浸泡溶解,2天后再次行胃镜探查,发现胃石质地较前变软,于是在内镜下予圈套器切割碎石,术后阿婆恢复良好出院。
什么是胃结石?胃结石是一种在胃内形成的固体团块,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石头”,而是由各种难以消化的物质在胃内积聚形成凝固物或者硬块,既不能被消化也不能顺利通过幽门部消化。根据其成分不同,常见的胃结石主要分为植物性、毛发性和药物性等类型。在春节期间,我们所遇到的胃结石大多是植物性胃结石,主要是因为山楂、柿子、柿饼等水果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又称单宁酸)、果胶等成分。当这些果品在空腹状态下进入胃内,鞣酸会与胃酸发生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再加上果胶、植物纤维等物质,就会逐渐凝结成块,最终形成胃结石。
当胃结石形成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明显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胃结石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春节期间为何胃结石高发。1、食物因素:春节期间,人们的饮食往往比平时更加丰盛,各种大鱼大肉、油腻食物摄入增多。同时,水果作为解腻的佳品,也被大量食用。而山楂、柿子、柿饼等果品在这个季节较为常见,且口感酸甜,深受大家喜爱。柿子、柿饼、山楂、黑枣等富含鞣酸和果胶的食物,在空腹或与高蛋白食物(如海鲜、牛奶)同时食用时,容易在胃酸作用下形成不溶性沉淀,进而形成胃结石。2、消化功能减弱:节日期间暴饮暴食、饮酒过量等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增加胃结石形成的风险。3、胃动力不足:胃排空延迟或胃动力减弱(如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导致胃结石形成。
胃结石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较小的胃结石,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碳酸氢钠、胃蛋白酶等。碳酸氢钠可以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使胃结石表面溶解、松软,便于排出。胃蛋白酶则可以帮助消化胃内的食物残渣,促进胃结石的分解。药物治疗一般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同时患者要配合饮食调整,定期复查。2、可乐治疗:可乐是大家都熟知的饮料,优点是常见、价格便宜、耐受性好且使用方便。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白砂糖、香料(包含咖啡因),其中对植物石有效的主要为磷酸,磷酸和单磷结合,也可与钙结合,因此能有效破坏植物石的聚合物质,故能溶解植物石。但有一定适应症,对于有些患者是不适应的,因可乐在胃内产生大量气体,容易引起腹胀、嗳气等症状,有溃疡及心脏病史的患者就不能使用,大量饮用可乐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如果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一定要做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3、胃镜下治疗:胃镜下治疗是目前治疗胃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较大的胃结石,医生可以在胃镜下使用各种器械,如圈套器、取石网篮、碎石钳等,将结石破碎成小块,然后让患者通过自然排便排出体外。此外,还可以在胃镜下向结石内注射药物,如碳酸氢钠、糜蛋白酶等,促进结石的溶解。4、手术治疗:如果胃结石较大,通过胃镜下治疗无法取出,或者已经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如胃穿孔、肠梗阻等,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可以直接取出结石,修复受损的胃壁或肠道,但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胃结石的预防:1、不要空腹食用;2、不要大量食用;3、不要和酸性水果一起食用,如橘子、猕猴桃等;4、不要和高蛋白食物一起食用,如螃蟹、肉类等。
胃结石虽然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在春节期间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困扰却不容小觑。通过了解胃结石的成因、症状、防范方法以及治疗手段,我们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胃肠健康。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