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范】沙尘暴来袭,中医让你避免“吃土”
近期,又一波沙尘暴侵袭大半中国,冲上热搜。这次沙尘势头迅猛,越过长江,把我们有山海水城之称的台州也搞得“灰头土脸”。4月12日,台州市区PM10浓度为192微克/立方米,AQI指数达102,空气质量达到了轻度污染,不少台州市民真切地体验了一把“吃土”的感觉。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最新预测显示,4月13~14日中蒙边境中部将再次发生一次中等程度的沙尘天气,开始新一波沙尘污染。
对于许多台州市民来说,沙尘天气还真是人生第一次,没什么经验。那我们该怎么避免“吃土”呢?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提醒,遇到沙尘天气,室内要及时关闭好门窗,采用加湿器、洒水等方法保持空气湿度适宜。对于已有的尘土,采用湿墩布拖地、湿抹布擦拭等湿式清理灰尘的方法,有条件的可开启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清洁干净,避免室内尘土的再悬浮。
同时,尽量避免非必要的外出。外出时要佩戴口罩,可佩戴N95及以上防护口罩,减少风沙、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可佩戴防风的眼镜,避免风沙对眼睛造成损伤。回到室内后要尽快清理掉身上的尘土、洗脸洗洗手,也要注重鼻腔的清洗。
沙尘天气下,污染物可通过眼、鼻、喉等黏膜组织及皮肤,直接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或过敏反应。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
除了这些常规的预防措施外,中医还有更多的方法避免“吃土”。
1、进食“清肺”“润肺”药膳
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一部分中药材属于“药食同源”,常被做成药膳帮助我们养生防病。中医认为,沙尘暴属“风燥邪气”,风沙带走大量水汽,空气中的湿度大大降低,使呼吸道黏膜因干燥而弹性削弱。“燥邪伤肺”,中医自古就有一些润肺的食疗方法,对肺有一定的保养作用,如:
(1)五汁饮(出自《温病条辨》)
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具有甘寒清热、生津润燥之效。
(2)银杏膏(出自《寿世保元》)
陈茶叶 4两,白果肉 4两,核桃肉4两,蜂蜜半斤,煮炼成膏,不拘时服用。具有祛痰止咳、清肺平喘、滋阴润肺之效。
(3)杏仁煎(出自《万病回春》)
杏仁、胡桃仁等分共碾为膏,加少许蜂蜜揉成丸剂,睡前姜汤送服。具有润肺化痰之效。
(4)雪羹汤(出自《古方选注》)
海蜇50克,荸荠4枚,食盐适量,加清水,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煮约15分钟即成。具有有清热化痰,润肠通便功效。适用于痰热咳嗽,大便燥结。
2、按压“清肺”“补肺”穴位
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可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以下是一些治疗肺病的穴位:
(1)天突穴
取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功效:宣肺祛痰、宽胸理气。
(2)尺泽穴
取穴:握拳并微屈肘,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大的筋腱,靠这条大筋的外边的肘弯横纹上的凹陷处,压之有酸胀感,即为该穴。
功效:清泻肺热。
(3)丰隆穴
取穴:位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距胫骨前缘约两指宽处。
功效: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
3、中医药治疗
沙尘天气的空气中如增加吸入颗粒物,很容易进入呼吸道,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当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咳痰、胸闷、咯血等呼吸道症状无法缓解或者症状严重时,建议尽快就医进行系统诊治。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个人体质,辨证施治。我院研制的院内协定方清肺方、化痰方、止咳方、养肺方在临床上均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总之,在沙尘暴天气期间,保持室内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外出,衣物保护和饮食健康都是重要的防护措施。如果在沙尘暴天气期间出现呼吸不适或其他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