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科普】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
什么是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酯作为小分子前体药物,未显示有任何药理学活性。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酯可被迅速吸收,并在血浆和肝脏经由酯酶催化水解转化为达比加群。达比加群是强效、竞争性、可逆性、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也是血浆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由于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凝血酶(丝氨酸蛋白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抑制凝血酶可预防血栓形成。达比加群还可抑制游离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一、为什么要服用达比加群酯?
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

1.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
2.左心室射血分数<40%;
3.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
4.年龄≥75岁;
5.年龄≥65岁,且伴有一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
二、如何服用达比加群酯?

剂量和疗程请遵医嘱:
1.一般一次150mg,一日2次,应维持长期的治疗。如果存在出血风险因素的患者,一次110mg,一次2次。
2.口服,应用水整粒吞服,餐时或餐后服用均可,请勿打开胶囊。
·出血风险因素·
出血风险因素包括:年龄≥75岁,中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CrCL)30-50ml/min,或接受强效P-糖蛋白(P-gp)抑制剂联合治疗或之前曾发生胃肠道出血等。
如何监测?
用药前及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肾功能、至少每年监测1次。必要时遵医嘱监测凝血功能以评估抗凝活性。
三、达比加群酯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出血迹象、胃肠道反应
用药期间注意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迹象、胃肠道反应,必要时进行凝血功能监测。
2. 常见出血症状
常见出血症状:牙龈出血,流鼻血,月经出血量多,皮肤紫斑,大便颜色黑褐色或小便红色,严重的眼睛出血,呕吐时出血————出现以上症状立即就医。
3. 严重血栓症状
严重血栓症状:肢体麻木,不明原因头痛,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出现以上症状立即就医。
四、药物对达比加群酯的影响
1.增强抗凝作用的药物:与其他抗凝药物合用可显著增加出血风险,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药等合用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与胺碘酮、奎尼丁或维拉帕米联合使用时应谨慎,禁止使用环孢素、全身性酮康唑、伊曲康唑、他克莫司和决奈达隆。
2.抑制抗凝作用的药物:与利福平、圣约翰草、卡马西平、苯妥英等合用可使达比加群的血药浓度降低。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如漏服:应于当日尽快补服;如距下一次给药时间不足6小时,则无需再补服。
2.如因其他疾病就诊,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若需要使用其他药物或拟行手术或牙科操作等时,应询问医生。
3.育龄妇女用药期间应避孕,哺乳期妇女应停止哺乳或停药。
王晓艳,主管药师,硕士研究生,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的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擅长抗凝药物应用,房颤、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治疗药物的应用。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8:00-12:00
坐诊地点:门诊220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