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科普】抗菌药物,你用对了吗?

抗菌药物,我们习惯叫“消炎药”,作为家庭的最常备药,人们只要有点儿头疼脑热,都会习惯性地吃上几片。
定义
抗菌药物是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和各种全合成抗菌药物,以及本身没有或仅有微弱抗菌活性但能够显著增效其他抗菌药物活性的化合物。

抗菌药物ǂ消炎药
医学意义上的炎症是指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可以是感染引起的、也可以是非感染引起的。
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我们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扶他林等消炎镇痛药,这类炎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是无效的,甚至对身体有害。只有在有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时才能使用抗菌药物。
抗生素:
1、β-内酰胺类
常用的是青霉素类如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
2、大环内酯类
常用品种有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
3、氨基糖苷类
常用品种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异帕米星等。
4、四环素类
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5、其他类的抗生素
常用的有万古霉素、磷霉素、利福平等。
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1、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等“沙星”。
2、磺胺类
磺胺甲恶唑。
3、其他类合成抗菌药物
常见的有异烟肼、利奈唑胺、甲硝唑、奥硝唑等。
抗菌药物常见使用误区
1
一感冒就用抗菌药物
大多数的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等都属于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性感冒有自愈性,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多喝水、注意休息、服用缓解症状的感冒药物。
2
输液比口服好
输液确实起效快,但副作用多且风险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在所有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输液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占62.9%,在严重不良反应中,静脉输液药物占70%以上。静脉输液是高风险的给药方式。一旦有不良反应,输液带来的后果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严重。许多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有些甚至达到100%,跟静脉效果相似,能口服尽量不输液。
3
服药随心所欲
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4
药物越贵越好
价格贵的抗菌药物一定比便宜的好吗?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因病、因人、因致病菌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
5
滥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杀灭细菌,但不会识别“好”的细菌和“坏”的细菌。在我们的皮肤、鼻咽、肠道等部位存在着许多有益的细菌,正常情况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我们服用抗菌药物时,正常的细菌平衡状态被打破,其中一些细菌大量生长,会使身体处于再次感染的危险之中。
1、不随意购买抗菌药物
2、遵医嘱按疗程,安全可靠防耐药
遵守医生的处方,即便病情好转,也请按照处方服药,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避免细菌耐药。
3、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4、爱卫生,多运动
经常洗手,保持卫生,避免感染细菌。多运动,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