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教育

【药学科普】别让骨质疏松击垮你

发布时间:2021-11-03 20:00:00本文来源: 阅读量: 582142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种因素造成的骨质量与骨密度降低,继而引起骨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因,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是“悄无声息的骨骼杀手”。研究显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上升,50岁及以上人群有超过1/3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此外,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未来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和患者将会越来越多。

6377165292174612508318764.jpg

一、骨质疏松的分类及原因

6377165292183987504588752.jpg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主要与遗传、种族、高龄、女性绝经、出生低体重等不可控因素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 / 咖啡、营养不良、饮食中钙及维生素 D 缺乏、日照减少等可控因素有关。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药物等明确原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过量甲状腺激素、噻唑烷二酮类、质子泵抑制剂等)所致多见。

二、易患骨质疏松人群

6377165292233987506502665.jpg

1. 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运动员以及绝经期的妇女。

2.有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

3.40岁左右绝经的妇女,以及做了卵巢、子宫、胃以及小肠的切除术的患者。

4.长期服用药物包括激素、利尿剂、肝素类型药物等。

5.长期具有疾病病史:包括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肾病及心肺疾病等。

6.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良的、大量摄入茶、咖啡以及烟酒、长期的卧床,缺乏锻炼,缺乏日光浴,包括长期熬夜,长期喝碳酸饮料。

三、遭遇骨质疏松症怎么办?两大类治疗不可少


6377165292202737503303138.jpg

1.基本治疗纳入全程

(1)调整生活方式

摄入富含钙质、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充足日照,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避免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钙剂和维生素D是日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

①钙剂: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摄入量为800mg/天,绝经期后妇女及老年人为1000mg/天。(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钙剂应定期监测血钙及尿钙水平,同时高尿酸血症患者补钙时应多饮水、多运动,防止肾结石形成。)

②维生素D:成人摄入量为400IU/天,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摄入量为600IU/天。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时,摄入量为800~1200 IU/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IU/天。

2.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1)抑制骨吸收药物

①双膦酸盐

最常用的抗吸收药物,可显著降低 骨转换,使骨密度逐渐增加。骨密度最初的增加是由于增加骨基质矿化程度使重塑空间的减少。代表药物: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钠等。用药前尽可能多了解患者肾功能,避免在合并上消化道疾患、 贫血、心律失常患者人群中应用。长期应用可导致骨重建能力受损以致非典型股骨骨折发生。

②降钙素

可适度抑制破骨细胞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降钙素对骨质疏松骨折急性期疼痛也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代表药物:依降钙素、鲑降钙素

③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适用于绝经后女性患者,对骨的作用在于针对雌激素受体发挥类似雌激素样作用,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至绝经前水平。代表药物:雷洛昔芬

④激素类药物

适用于绝经后女性患者,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包括对钙调激素的影响、对破骨细胞刺激因子的抑制及对骨组织的作用。可以预防绝经早期患者的骨质疏松和各种类型骨折。

(2)促进骨形成药物

①甲状旁腺素(PTH)

代表药物特立帕肽、阿巴拉肽,通过甲状旁腺激素或类甲状 旁腺激素的活化成骨细胞作用而达到促骨形成目的。对于破骨、成骨细胞活性均低下的骨质疏松患者能够快速提升成骨细胞活性达到骨量增加的治疗目的。

②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适用于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代表药物:阿法骨化醇。

③中药

骨碎补总黄酮制剂、淫羊藿苷类制剂、人工虎骨粉制剂等。

四、还有五个问题需要关注


6377165292155862506375132.jpg

1. 补钙和维生素D不是越多越好

年轻时好好补钙对预防骨质疏松有好处,35岁前补好钙,老了不易患骨质疏松,补钙量以每天能吸收为宜,并应测定患者血钙、尿钙水平。

对于正在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维生素D水平只要确保抗骨质疏松药物发挥应有的疗效即可。不是补得越多越好,研究显示过量补充反而会加速骨质流失。

2. 疗程建议

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程应个性化,所有治疗应至少坚持 1 年,且在最初 3~5 年的治疗期后,应全面评估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3. 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与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联合使用。不建议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特殊情况下为防止快速骨丢失,可考虑两种骨吸收抑制剂短期联合使用,如绝经后妇女降钙素与双膦酸盐短期联合使用。

4. 骨质疏松预防

定期查骨密度骨,质疏松在早期一般没有症状,血钙测定并不能真实反映骨质状态,定期检查骨密度对防治骨质疏松症非常必要。

5. 骨质疏松 更应该多运动

有氧运动能够帮助骨骼更好地生长,适量的运动能够帮助增加骨骼强度、强健肌肉、保护骨骼。

摄图网_400141890_老人跑步小场景(非企业商用).jpg

世界卫生组织将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

年轻不动,老来骨松

远离骨质疏松,争当“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