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教育

【小贴士】九月初九过重阳 中医锦囊不可少

发布时间:2021-10-14 09:06:01本文来源: 阅读量: 585359


2021年10月14日,农历为九月初九,为中国传统的重阳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历史上有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饮酒等民俗。


6376979984085809384040594.jpg 


中国传统文化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且为最大的阳数,称为“老阳”。九月初九,日月皆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古人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文化与现代节庆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6376979984142059382911527.jpg 

 

中医锦囊


从中医来分析,重阳节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此时天地之气机变化剧烈,由夏季的长旺转为秋季的收敛,人气亦应之。

《内经》讲“秋冬养阴”,就是说秋冬时节要注重将体内的气血、津液、正气等都收藏起来,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的规律,从而为来年春天的阳气生发打好基础。

所以,重阳时节养生,当重视两个原则:收敛阳气和养好阴精。

一则:养肺。秋季由肺当令,肺应于金,主收敛,养肺即是让人体顺应天地的气机,把阳气收敛下来。

二则:舒畅心神。肺在志为悲,当宣畅肺气,使之升降有度,防止气机郁滞。悲为阳气不舒畅,为阴,若阳气健旺,则秋悲自散。重阳节登高、赏秋等习俗正适合舒散郁结之气。

三则:保暖避寒。重阳时节,天气由凉转冷,不可盲目秋冻,以免伤寒,导致疾病。尤其是头部、腹部和足部不能冻。

四则:适当运动。秋高气爽,阳光高照,高阜之处空气清新,若能在明媚的阳光下登高,既可强身健体,又能延年益寿。

 

重阳节为什么要佩茱萸,

或喝茱萸酒呢?

 

预防疾病

      吴茱萸味辛性温而散,入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养护脾胃之功效,对呕吐吞酸、腹痛泻痢均有奇效,尤其对虚寒性胃痛等疾病疗效显著。重阳节在秋冬交替之际,是疾病容易流行之时。用吴茱萸可以兴奋人体阳气,阳旺则阴邪自退,能预防疾病。

驱虫辟邪

      佩戴吴茱萸香囊,其香气扑鼻,既能清爽神志,又可驱虫避邪。从茱萸的植物特性来看,此物有较浓的辛辣之味,能除膻腥之气,故古人认为佩戴此物能够避邪。一则:养肺。秋季由肺当令,肺应于金,主收敛,养肺即是让人体顺应天地的气机,把阳气收敛下来。


6376979984090496888054687.jpg 

 

老年人秋冬养生应注意

 

      秋冬换季时节,老年人肠胃及呼吸道疾病高发,而降温易诱发脑血管病。因此,老年人秋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饮食注意低糖、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适当补充矿物质等,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须顺应自然。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食品,适当吃些粗粮;多喝水润肠。心态平和,克服急躁情绪,不发火不生气;根据自身状况,坚持参与户外运动。规律生活,充足睡眠;注意家中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