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科普】大暑节气知多少

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人言明日当大暑,君看繁星如万炷。
大暑节气知多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在这个炎热的时节,人都躲到阴凉处蔽日,而萤火虫却在此时孵化出壳,虽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个夏季,但它选择在最热的时节来到这个世界,那迎难而上的精神真是让人钦佩。而晚上的荧光点点又在酷暑中给人带去无限的浪漫和清凉。
二候土润溽暑

《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 ,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闻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写道:“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几多银丝的小葫芦,吊在藤须上巍巍颤,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象橄榄......”别具意趣。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
三候大雨时行

《逸周书》曰:“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也是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大暑时节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
大暑养生

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常在“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人们常常会感觉到疲倦头晕、口干舌燥、食欲不振、胀气恶心,严重者更有腹痛腹泻等情况。让我们来聊聊如何养生,调整好自己的饮食起居:
1、因为流汗很多,要充分饮用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
2、要少吃辛辣,以免伤及脾胃。
3、不要过量食用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出现腹泻、腹痛等相关症状。
4、不要过度食用油腻食物,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加重人的疲劳感。
健脾养胃,祛风除湿——姜汤面

中医认为,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夏天草木茂盛,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体的阳气也由内而外地散发到体表。所以此时是“阳气在表,胃中虚冷”。提倡夏天吃姜,原因在于生姜性温,属于阳性药物,中医讲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在春夏要顺应阳气生发特点,顾护人体阳气,所以吃些生姜能帮助阳气生发。
穴位养生——曲池穴

曲池穴有清热解表、疏通经络的作用,对预防中暑有一定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