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你那里还在下雨吗?
进入春季,浙江连续阴雨天气,真是让人都快要发霉了。下雨天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隐患,如何保健?教你雨天几大要点,不让雨水冲走你的健康。
1、预防传染病和皮肤炎症
暴雨过后防传染病,特别是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还有皮肤炎症、丹毒和淋巴管炎。一般大雨过后,市民趟水后细菌容易从皮肤毛孔趁虚而入,钻到淋巴管里,从而引发丹毒和淋巴管炎等。
如脚上有破口,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脚足癣。因长时间在渍水中浸泡或脚部太潮湿后,皮肤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坏,真菌和细菌便有机可乘,很容易引发间脚足癣等皮肤病。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更需要注意,要及时脱离污水环境,干燥脚部,预防真菌和细菌的感染。
抽筋、关节炎、风湿病患者需注意:下雨天很多人会换上凉鞋或者拖鞋冒着雨上下班,会用凉水冲脚以保持干净。但是,凉水洗脚,毛孔会骤然关闭阻塞,加上锻炼后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腿脚很容易抽筋,更可能诱发关节炎和风湿病等。
2、多备一双鞋
雨天不断,凉鞋拖鞋纷纷被派上用场。很多女性雨天穿拖鞋一段时间过后,就会出现腿脚抽筋、拉肚子、月经不调、浑身酸痛等症状,这是因为脚底受凉所致。
为避免以上情况,最好要有一双备用鞋。如果是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工具,最好穿一双晴雨两用的透气鞋,也可穿塑料鞋或雨鞋,到达目的地后再换上舒适保暖的鞋子。
1、如果不得已,非要涉水,在涉水前,双腿部涂上防水油膏,尤其是趾间。
2、如果皮肤本来有破口,先在窗口处涂上抗菌药膏,有可能的话穿上高筒雨靴或套上厚实点儿的塑料袋,切忌不要光足涉水。
3、涉水的鞋子洗干净之前,尽量不要再穿了。
4、外出归家后,最好仔细冲刷双脚(最好用温水),再用干净的毛巾抹干,保持双脚干爽。有需要的,还可以用12.5%的明矾加3%的盐水配置成溶液浸泡双小腿2-3分钟左右,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或者用适量医用酒精擦洗消毒。
5、如在涉水之后出现红斑、水泡、瘙痒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尤其是本来就有足癣、灰指甲、脚气、脚上有破口或其他皮肤病的患者,更应注意保持足部卫生,不能凭经验用药。
6、都说寒气从脚下起。雨天,大家在出门前最好在包里准备一双其他种类的、更保暖一些的鞋子以及棉袜,第一时间用纸巾或者毛巾将脚擦干,换上干爽的鞋袜以保暖,减少来自脚部的寒气。
3、住处被淹要消毒
雨过天晴水退后要对被水淹过的房屋进行消毒处理,并采取相应的防蚊,防蝇和防鼠害措施。被水淹过的房屋和环境中会有多种细菌、病毒残留,因此在入住前应对不同物品和不同环境进行消毒。
1、打扫房屋,开窗通风;
2、对墙面、桌面、地面使用消毒剂;
3、被水浸泡过的被褥、衣物等,要先清洗干净后再曝晒,干透后方可使用;
4、对于被水淹过的餐具、茶具等食用器具,要采用煮沸方式进行消毒,最好煮沸半小时以上。
4、不穿没干透的衣服
雨天空气湿度大,但衣服一定要晾干,被褥常清洗晾晒,防止多雨潮湿天气滋生病菌导致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另外,布艺沙发很容易吸潮,要保持沙发的清洁,定期除尘,另外最好定期清洗。没有干透的衣服不要往身上穿,不然着凉的还是自己。
5、少进“湿热”之品
雨天为什么也上火?最近很多人都会提到这个问题。尽管是雨天,也要少吃“热气”食物。可以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补肺清热、止泻抗癌等作用,也可以加入饭中同煮,煮汤、磨成粉服用或冲泡食用。另外,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
6、别让心情“发霉”
“又下雨了真讨厌!”,“一看到灰蒙蒙的天,我就郁闷,心头好像压了块大石头!”当空气湿度大于70%时,人的精神容易出现疲惫、烦躁不安,极易发怒等症状。连续的雨天,正是抑郁、烦躁以及焦虑等症状的高发季节,为减轻心理压力,建议多喝绿茶和白开水,并适当安排一些与平常不同的生活、工作方式,改换一下“霉变”的心情,多参加娱乐活动或其他社交活动,多和他人进行交流。
7、外出行走防意外
暴雨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
在雷雨中行走要穿雨衣或撑木柄、竹柄雨伞,不要撑铁柄伞;远离户外高空广告、受损的电力设施等,谨防被高空坠落物击伤;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和大树下避雨,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不要站在电线、旗杆周围和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不要靠近铁轨、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外出时最好不要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穿雨靴防雨能起到绝缘作用,预防被雷电或刮倒的电线击中。经过建筑工地时要保持距离,有的工地围墙经过雨水渗透,可能会松动;开车外出时,遇到大风,不要高速行驶,尽量避免超车;遇到大雨,要确保能见度在200米以上才能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