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自2016年起,国家连续将“爱眼日”的主题聚集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2019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为贯彻落实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年的爱眼日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近视的预防与控制,已不容忽视。
近视早期的表现:看物体时经常眯眼;频繁眨眼;经常揉眼睛;经常歪着头看物体;经常皱眉;经常拉扯眼角;看东西时眼睛跟东西贴得很近;怕强光等等。
目前普遍认为,诱发近视的主要是两大因素:遗传及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对近视眼的发生起的作用更大。近距离工作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45分钟)、阅读距离近(<33厘米)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因此,在学龄前如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条件的每天增加户外活动1小时。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临床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相比不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迟滞,改善主观视疲劳感受,从而有助于控制近视。其他:近视发生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可能还包括营养、睡眠时间、微量元素、电子产品的使用等。
青少年科学用眼指南:增加白天户外活动频率, 太阳光的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十倍。阳光下,瞳孔会缩小、景深加深,模糊减少,可以抑制近视的发生;另一方面是人体内的多巴胺在阳光下释放量更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产生、发展。
所以,每天户外光照至少2小时,一周户外光照不少于10小时,能有效预防青少年近视。如果难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增加户外活动的频率。
培养正确的用眼习惯,每次看书、写字45分钟后要适当休息;每次看电视、玩电子产品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一天累计不超过1~2小时;不在直射的强光下和光线暗的地方用眼;不躺卧阅读,不走路阅读;近距离用眼一段时间后,可看5米外的远物5-10分钟。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甜食,维生素B1对视神经有养护作用,其含量的高低会影响到视神经的状态。而钙是眼部组织的“保护器”,体内钙缺乏,会助长近视度数加深。少吃淀粉类食物。过多摄入淀粉会让身体内的胰岛素上升,可能参与眼轴生长。医学研究发现,平时爱吃淀粉类食物的孩子,比较容易患近视。多吃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柑橘类、玉米、胡萝卜等。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建议从3-6岁开始,每3个月或者半年到医院眼科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