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传统医药日,谈谈中医康复疗法
中华火龙灸,又称中华火龙罐, 是传统火龙灸的改进版,起源于古代其名来源有三:
一、施灸时火龙罐沿人体督脉走向排列,其形似一条婉转的蟠龙,故名火龙灸;
二、为晋代真龙天子养生疗疾之御用,故被御封为火龙灸;
三、艾之神火循经走络,温腹暖背,窜透四肢百骸,犹如游龙飞腾,其功效显著,故名火龙罐灸。
火龙灸技术是通过特定药物覆盖在施灸部位,利用酒精燃烧的温热效应,配合中药透皮吸收,刺激体表穴位和病位,以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扶阳固脱功效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腰背酸痛、肩颈痛、膝关节痛、痛经及风湿类疾病;脾胃虚寒所致的消化不良、腹泻等。
药罐疗法
药罐疗法是以中药浸煮的木罐或竹罐吸拔于相应的穴位上到达治疗疾病的效果。药罐疗法依据中医理论,施治于经脉、腧穴、肌腱,可达到行气活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柔筋缓急的临床作用,药罐疗法具有拔罐和药物治疗的双重效果,即有拔罐疗法的物理治疗效果又有药物渗透治疗的生化效果,取拔罐和药物治疗之长,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疾病、胃肠疾患、疲劳症、肥胖症、关节疾患、腰脊劳损、软组织损伤、顽固性疼痛等有疗效好、见效快的独到效果。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针刺疗法之一。指针刺腕关节或踝关节上方特定刺激点(腕部、踝部各有六个刺激点)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神经性疼痛及某些功能性疾患,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腰腿痛,月经痛,失眠,哮喘,过敏性肠炎,神经衰弱,皮肤瘙痒等。
隔物灸
隔物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柱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间接灸。隔物灸对骨关节疾病,特别是颈、腰椎病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其有养筋荣脉、逐寒祛湿、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温经通络、活血化淤、消症散结,能明显缓解颈、腰椎酸胀疼痛,头痛、头晕及肢体关节酸痛、强迫体位等症侯群。
作用机理:隔物灸通过对穴位的持续温灸,疏通痹阻的经络气血,振奋低下或者衰退的功能。平衡失调的阴阳,使人体消除病痛,祛风散寒、消炎止痛、舒经活络、活血利窍、恢复健康,延缓衰老。
皮内针
皮内针(揿针)疗法是中医针灸的一种治疗方式,有古代“浮刺”演变而来。揿针是传统皮内针治疗的发展和创新。
揿针疗法即皮内针治疗,属于传统针法里面的浮刺和浅刺。通过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留针的目的则在于候气或者调气,最终达到气血和调,阴阳平衡。
适应疾病:1.肌肉、骨骼h和结缔组织疾病;2.神经系统疾病;3.内分泌、营养和代谢问题引起的疾病;4.消化系统疾病;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呼吸系统疾病;7.五官科疾病;8.具美容养颜之功效。
“揿针”对于多数没有时间进行针灸治疗,或者对传统针灸治疗依从性差、对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如每日来往医院不方便的老年患者、工作无法长期请假的上班族、学生群等都是一个很好地选择。
诸多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在台州市中医院名中医馆—景福华堂内汇聚一堂,更有专家坐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