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胆囊息肉别紧张
如果体检中发现你得了胆囊息肉,请不要紧张。
胆囊息肉是指原发于胆囊的息肉样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以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常见,是由于摄入高胆固醇饮食,引起胆固醇沉积,进而导致胆囊粘膜上皮增生,形成胆囊息肉。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B超查体时发现病变。少数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胆囊炎,常见的症状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针刺样疼痛、腹胀等症状。
在此跟大家分享有胆囊疾病的生活方式与预防疾病的办法:
1. 饮食要规律,吃好早餐、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蛋黄和皮蛋黄都属于胆固醇较高的食物),特别是少吃油腻的食物,少吃煎、烤、油炸食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2. 加强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多喝白开水,有助稀释胆汁、多排毒。适量运动,每天上班开车的朋友,体检出有胆囊息肉后,有条件则坚持走路或骑自行车上班,每天至少6000步,或骑自行车半小时以上。
3.研究中医穴位,可以来中医院咨询有关专家,坚持穴位按摩。具体按摩方法:
每天敲胆经。胆经是一条从头到脚的经络,敲胆经一般是敲从臂部的“环跳”穴位至风市、中渎、阳关、阳陵泉这段位置,大腿外侧的一段。建议坐姿时用拳头或按摩锤从上到下敲打,时长为3到5分钟,左右各100次,每天早中晚敲三次。
4.按摩胆囊器官处的日月、章门穴,有一次偶然发现自己的日月穴很疼,于是便常常按揉,揉前经常有厌恶油腻、想吐的感觉,揉到一段时间,日月穴不疼了,想吐的感觉也就消失了。
5. 常按胆经处的胆囊穴,每天用小木锤捶按。背部的胆俞穴可以拔罐,也可以躺在按摩椅上按摩,省事又舒服。
6. 按摩足底的胆囊反射区。足部反射区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治疗方法,简单有效。可在泡脚的同时,在水里放点石子点按穴位。此种方法起源于中国,数百年前流传,迄今为止足浴任然得到大家的喜爱。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从病理角度常分为胆固醇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瘤等,多数属良性病变,极少会发生恶变。以上方法多管齐下贵在坚持,生活习惯和每个人的养生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程度。中医体质辨识,以预防疾病在先,多看看医院专业人士的健康教育宣传,调整好心态吧。愿健康常伴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