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教育

二月防病提示

发布时间:2017-02-09 23:52:18本文来源: 阅读量: 464428

二月份适逢新春佳节和元宵节,人们外出探亲访友、旅游、聚餐机会增多,节后又逢学校开学,大量外来流动人员节后返城,人口流动频繁。这一季节应注意H7N9流感、季节性流感、感染性腹泻、麻疹和食源性疾病等。

一、H7N9流感
人感染H7N9流感是由H7N9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所有人对H7N9流感病毒均易感,尤其是老年人、孕妇、患有慢性基础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根据省疾控中心通报的疫情形势和掌握的禽流感流行规律,结合涉禽外环境监测结果,目前仍为H7N9流感流行季的发病高峰期,并且随着元宵节的来临,将有禽类消费高峰,防控形势严峻。

预防控制措施

★ 应坚持“三不”原则,不直接接触活禽和购买活禽、不自行宰杀活禽、不去活禽市场或摊档,应该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净膛白条禽产品或鲜、冻禽产品。
★ 应注意饮食卫生,禽肉食品等一定要煮熟煮透食用;注意厨房卫生,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 市民近期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是否去过活禽市场等,以便于医生早诊早治。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其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由流感病毒引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可持续3-4天;头痛明显,全身疼痛常见且严重,全身极度乏力出现早且明显,有时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轻微或中度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

★ 多锻炼,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 不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防止着凉和经常晾晒衣被等;
★ 家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应经常开窗通风;
★ 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 当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发病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我们建议在整个流行季节期间应尽量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早接种早受益。


三、感染性腹泻
冬季感染性腹泻以诺如病毒感染为多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全球 52.7%的病例和 41.2%的暴发疫情发生在冬季(北半球是12月-次年2月,南半球是 6-8月)。其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预防控制措施

★ 不喝未经煮沸的水;
★ 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半生的海产品、水产品或肉制品,不吃不洁、不卫生或腐败食品;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
★ 规范处理患者呕吐物和排泄物,处理时佩戴手套和口罩等;
★ 得病后莫乱用药,及时就医。

四、麻疹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疹斑及全身斑丘疹,严重者可并发脑炎、肺炎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接种麻疹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毒。

★ 建议没有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成年人尽早接种疫苗,尤其是在人员密集场所工作或容易接触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人员,如大型工厂企业的新进职工、医护人员和护工、教职人员等。

四、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易发生在冬季,感染后可引起胃肠炎,高危食品为海鲜类,尤其是毛蚶等贝类。

预防控制措施

★ 食物彻底加热、喝开水
★ 餐前便后用肥皂洗手
★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呕吐物、粪便及其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