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石榴巧用石榴皮

石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之物,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除了味道和寓意双美之外,石榴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石榴性温,味甘、酸,具有涩肠、止咳、止血的作用。国外科学家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服用石榴汁可降低血压,还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石榴中含有的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和植物雌激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有助于保持血脂平衡和血流顺畅,保护心血管系统。石榴不光可以吃它的籽儿,外表丑丑的石榴皮也是一味中药,有着非常高的价值。药理研究表明,果皮含鞣质、树脂、甘露醇、树胶、没食子及苹果酸等。


第一,石榴皮是治疗腹泻的法宝
中医认为石榴皮酸涩收敛,能涩肠道,止泄痢,为久泻久痢之常用药物。据《本草纲目》记载,石榴皮可治疗“泄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治疗脾虚腹泻时,一般用晒干的石榴皮15~30克,最好略微炒黄,煎服,待温时加入红糖,每天服2次。
第二,石榴皮炒炭能止血,可以用来治疗便血
石榴皮用来止血,多炒炭用,便血者可取石榴皮适量,炒干研末,每次服 9 克,每日服 3 次,开水送服。或取石榴皮煅炭存性,研细末加红糖适量调匀,每次服 9 克,开水冲服,每日服 3 次。
第三,能杀灭或抑制多种细菌
石榴皮与罂粟壳一样都属于中药“收涩药”的范畴,石榴皮的果皮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史氏及福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均有杀灭作用;对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结核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皮癣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第四,石榴皮可治疗虫积腹痛
《本草拾遗》记载,石榴皮“主蛔虫,煎服”。石榴皮有杀虫的作用,可治疗蛔虫、蛲虫、绦虫等虫积腹痛。治疗蛔虫所致的腹痛,可取石榴皮20~3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左右,滤去渣,加芒硝3~6克,一天服一次;连服二至三次。服药十小时后,粪便内就可看到有蛔虫排出。
第五,治烫火伤
石榴皮研末,加冰片、麻油调匀外敷。
第六,治疗湿疹
有学者采用石榴皮配制湿痒膏:其配制方法,采用黄柏、 石榴皮、 苦参等经高温密闭微循环, 浓煎而成湿痒液, 再以珍珠粉加白及等经破壁程序, 精研细粉, 与湿痒液混合拌匀配制而成湿痒膏,具有良效。
第七,治脱肛
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
第八,治牛皮癣
石榴皮(炒炭),研细末1份,麻油2份,调成糊状。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2次。
第九,治冻疮久烂不愈
石榴皮、冬瓜皮、甘蔗皮三味,烧灰存性,研末敷。

石榴皮荠菜粥
组方:石榴皮(干品)15克,鲜荠菜50克,大米100克,蜂蜜30克。
功效:治疗慢性腹泻。
做法:将石榴皮用干净纱布包好;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石榴皮袋、大米,煮粥,八成熟时加入鲜荠菜末,再煮至粥熟,拣出石榴皮袋,调入蜂蜜即成。每日2次,连服3~5天。
石榴皮茶
组方:石榴皮5克,蜂蜜若干。
功效: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
做法:将石榴皮5克放入杯中,开水冲泡后盖盖。待水温降至40度左右放入适量蜂蜜搅拌即可。

1、石榴皮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2、石榴皮不宜与海鲜同食,因为石榴皮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会与钙元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发生反应,容易导致身体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
3、便秘者不宜将石榴皮煮水使用,因为石榴皮具有收敛肠胃的功效。
4、糖尿病患者不宜将石榴皮煮水食用,因为石榴皮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最后提醒大家的是,挑选石榴时选择外形饱满、没有黑斑的,石榴皮通常有黄色和红色的,黄色的会偏甜一点,红色的会偏酸一点,酸甜主要是口感,对其功效影响不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