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解酒的中药
十种解酒的中药
现代人酒席应酬颇多,特别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盛情难却之下,觥筹交错之间难免会多饮几杯,而多饮酒伤肝造成身体不适,中医称为“酒毒”。为了对付酒毒,缓解饮酒过度出现的症状,历代医家摸索出许多有效的中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十种常见的解酒中药。
葛花性味甘、平,入脾、胃经,具有解酒醒脾之功效。取本品10~15克,水煎服,主要用于饮酒过度伤及胃气之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呕吐酸水等。
枳椇子性平、味甘酸,入脾、肺二经,主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有显著的利尿除酒毒作用,是一种解酒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枳椇子含葡萄糖、果糖、硝酸钾、过氧化物酶等。枳椇子及其复方能显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浓度,促进乙醇的清除,减轻乙醇对肝组织的损伤,避免酒精中毒导致各种代谢异常。所以民间有“千杯不醉枳椇子”的说法。
桑葚性味甘、寒,入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之功效。 捣汁饮可解酒中毒,取鲜桑葚150克,捣汁服用。
高良姜性味辛、热,入脾、胃经。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之效。 治转筋、泻痢、反胃、解酒毒。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取本品10~15克,水煎服。
乌梅性味酸、平,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腹痛等症。因其味酸能生津止渴,故可用于醉酒烦渴,取本品30克,水煎服即可。
因为菊花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所以能解酒醒醒酒。菊花解酒可以从《药鉴》说菊花解酒有可解醉汉昏迷,易醒。《名医别录》也有关菊花解酒之说除伏热肠擗,止渴,醒酒。《本草经疏》亦载苦参消酒,除渴,明目,止纯血痢、疳痢极效。这么多著作记载菊花可以解酒醒酒,那么菊花解酒醒酒该怎么做,最为简单的解酒方法是菊花冲水泡茶喝,菊花清凉下火,酒后饮用可以解酒醒酒,简单方便。
白茅根性味甘、寒,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 主治肺热喘急、水肿、黄疸及酒中毒。醉酒时取本品15~30克,水煎服,可解酒毒,鲜品宜加倍用。
苦参性味苦寒,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另有止渴醒酒之效。苦参10~15g煎汤饮服,有益醒酒。
中医还认为,肉豆蔻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解酒的作用, 每次2~5克即可。
白扁豆能健脾、化湿、消暑。《本草图经》载其“主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更多相关中药问题,请添加杨药师微信,并备注“中药咨询”